摘要:漢武帝欲洗刷高祖劉邦的白登之恥和和親之恥,提出攻打匈奴這個計劃。衆所周知,雄才大略的漢武帝自繼位開始就熱衷於攻打匈奴,欲洗刷高祖劉邦的白登之恥和和親之恥。

漢武帝,漢朝第五位皇帝,16歲繼位,71歲駕崩,在位期間55年。

漢武帝在位期間頒佈推恩令削弱諸侯,又將鹽、鐵等一些生活必需品歸爲國家經營。在削弱諸侯的同時,又增加國庫的收入。

要論漢武帝在位期間最大的功績莫過於征伐匈奴,這也是漢武帝得以媲美秦始皇的重要原因之一。衆所周知,雄才大略的漢武帝自繼位開始就熱衷於攻打匈奴,欲洗刷高祖劉邦的白登之恥和和親之恥。既然漢武帝這麼想攻打匈奴,可爲何整整耗了十一年才發動兵馬攻打匈奴?其實漢武帝本身也不想耗,甚至還產生了與匈奴一戰定勝負的危險想法。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漢武帝的計劃整整拖延了十一年。

漢朝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在不瞭解匈奴的情況下,魯莽率兵進攻匈奴,結果被匈奴的冒頓單于包圍在白登山。多虧陳平機智,賄賂單于的寵妃,劉邦才得以從白登山脫身而出。

至此之後,漢高祖劉邦開始以無爲而治治國,向匈奴妥協,定期向匈奴輸送公主和親,以求和平。

在漢高祖至漢景帝整整七十多年的時間裏,漢朝一直向匈奴妥協。而匈奴的慾望卻越來越嚴重,不信守承諾,時不時就進入漢朝境內大肆搶掠,甚至還放出狂言,漢朝就是他們的後院,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七十多年的時間裏,漢高祖到漢武帝初年,下至平民百姓,上至王公大臣,經過代代相傳的思想,雖然都沒見過匈奴,但都對匈奴有着痛徹的恐懼感。因爲七十多年來,漢朝對匈奴的戰爭幾乎從未戰勝過一場,都是被匈奴吊着打。

漢武帝繼位後,國內經濟非常平穩,國庫非常旺盛,諸侯已經沒有能力再對抗朝廷,形勢大好。漢武帝欲洗刷高祖劉邦的白登之恥和和親之恥,提出攻打匈奴這個計劃。漢武帝一提出攻打匈奴這個計劃,遭到了幾乎全部大臣的反對。除了這些大臣外,還有一位歷經兩朝的元老竇太后極力反對,竇太后就是漢武帝的奶奶。竇太后是漢武帝繼位十一年才進攻匈奴的主要原因。

竇太后在自己丈夫漢文帝的無爲而治整日薰陶下,早已對這種短暫的和平產生好感,不忍看到漢朝與“不可戰勝”的匈奴開戰。漢武帝雖然自小就表現出非凡的雄才,但是在竇太后看來,只不過是年輕氣盛而已。所以在漢武帝提出攻打匈奴一事中,竇太后極力反對。還對勸說漢武帝攻打匈奴的大臣進行打壓。

漢武帝知道自己樹小根淺,用手段鬥不過奶奶,而且奶奶還有羣臣相助。自己一上位就想大動干戈,將這種所謂的平穩局面打亂,根本不可能。所以漢武帝只好妥協,等到竇太后去世,再進攻匈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