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共有24個朝代,每到朝代更換之時,國君危在旦夕,基本無一生還。大多數國君都是被別人親手殺死,能夠做到殉國的屈指可數。縱觀中華5000多年,自殺殉國,死得最爲剛烈的皇帝僅以下兩位,寧死不屈,都城雖破,但絕不讓步。一位受萬人唾罵,一位至今爭議不斷,但他們都做到了寧死不屈,死都不辱祖先。不像某些亡國之君,爲了苟活,恥辱的活在人家都屋檐下。

商紂王

商紂王是帝乙的第二個兒子,生來勇猛過人,可徒手與猛獸搏鬥;聰慧過人,其智慧足以碾壓當朝衆人。但紂王天性愛好殘暴淫蕩,在位期間,收集人間各種奇珍異寶,飛禽走獸,存放在沙丘的樓臺園林之中。在樓臺園林中聚集天下美女和壯男在宮殿中裸身玩樂,宮殿內,用肉條懸掛於柱子之上,用酒澆成池,供紂王和其寵妃妲己觀賞遊玩。

紂王不理朝政,不理會羣臣勸諫,我行我素,整天只顧玩樂,國力日益衰弱。而周國的君主姬昌,實行仁政,收攏人心,日益強大。紂王的臣子比干拼死勸諫,請求紂王不要再我行我素。可紂王不聽,反而將比干的心給挖出。紂王將比干的心挖出,這一消息傳到周國後,周武王見紂王民心全無,率兵攻商,在鉅鹿大敗商軍。紂王知道國破君將亡,身穿玉衣,登上露臺,跳進焚爐之中自殺而死。紂王雖一生殘暴,但起碼在面對死亡時絲毫不退縮,做到了身雖死,但不屈。從紂王自殺殉國來看,就足以遠勝其他亡國之君。

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從一繼位就接下了一個爛攤子,內憂外患,天災連綿不斷,百姓苦不聊生,紛紛造反,外面的清軍對中原虎視眈眈,不斷進攻明朝的邊境。崇禎一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但還是避免不了國家將亡的情況。崇禎十四年,這位以前的信王,現在的崇禎皇帝,迎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選擇,要麼割地丟失半壁江山苟活,要麼去死。崇禎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去死,認爲拋棄國土是爲大罪,不如去死。

在崇禎十四年三月十七日,京城告急,京城內的守將擅自開門迎李自成進京,明朝宣佈滅亡。崇禎在將死之際,親手血刃了自己的女兒長平公主(這不是兇狠而是慈愛),后妃全部自盡,包括孝節周皇后和懿安皇后,崇禎自己和太監王承恩登上煤山,上吊自殺身亡。想想一個皇帝,在面臨丟失國土和死這兩種抉擇時,相信百分之百的皇帝都會選擇丟失國土,繼續苟活,而崇禎不同,誓與江山社稷共存亡,用行動來證明自己寧死不屈的精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