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春秋戰國時期風雲人物,法學家的代表,在秦國力主變法,得到變強心切的秦孝公支持。變法之路異常艱辛,但有秦孝公支持,萬事順利。變法之後的秦國變成一頭猛獸,再也不用受魏國的脅迫,還奪回河西地區,重創魏國。秦孝公去世之後,變法的主幹力量商鞅遭到老貴族的怨恨,被以公孫虔爲首的老貴族污陷謀反,最終被秦惠王五馬分屍。按道理來說,一個人讓一個國家變強,應該受到貴族敬仰纔對,可商鞅卻遭遇到貴族怨恨。其原因在於,商鞅變法太過公平刻薄,導致貴族怨恨。

商鞅劇照史記·商君傳:令民爲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

老秦人自古鄉族觀念較強,特別是一些老貴族鄉族觀念更強。一般情況下,一人犯法全族包庇。而商鞅變法之後,一人犯法,若家人或者族人包庇,一律同罪論處。老爹犯了法,兒子得舉報,兒子犯了法,老爹得舉報,在當時的老秦人看來全部亂了套。

而且商鞅還是春秋戰國時期第一個提出王公貴族犯罪和庶民同罪的人。正是這樣的公平評判,使當時的秦國貴族特別不滿。貴族一般囂張跋扈慣了,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想幹嘛就幹嘛,商鞅變法之後,全部亂了套。貴族被處刑的人數不勝數,刑法殘忍至極。連秦孝公的哥哥公子虔,教導太子無方,按照秦國律法受到了劓刑,太師公孫賈受到了墨刑。要知道這兩位在當時都是貴族的領頭人物,別說商鞅了,就連秦孝公都得讓他們三分。可商鞅只知道法律無情,按法律處置這兩位犯了法的領頭級人物。商鞅此舉一出,令秦國貴族聞風喪膽,人人要牙切齒,恨不得扒了商鞅的皮。商鞅因執法大公無私,但殘暴不仁,被各國稱呼爲酷吏。說句實在的,教導無方就處以劓刑(割鼻子)實在是太嚴重了。

公子虔處劓刑史記·商君傳: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爲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有才之士,大多是從貴族中挑選而出,從不會在民間挑選才能之士,除非特別優秀,一鳴驚人。正因如此,各國貴族大多看不起平民,以平民爲伍,視爲恥。秦國這一點更加深刻,窮人無論上戰場立了多大的功勞,頂多賞點錢糧,想封爵?癡人說夢!直到商鞅變法之後,秦國開始公平對待百姓貴族,王公貴族犯法與庶民同罪,說句實在的,這點忍忍也就過了。但要上戰場立功爵位才能提升,否則死後都不得列入族譜,這一石激起千層浪,貴族無人服。

更加讓貴族不滿的是,法律中明確規定,平民上戰場立功也可以獲得爵位,平民和貴族誰的爵位高誰就更顯貴。平常貴族看不起的平民,竟然可以爬到自己頭上來。商鞅此舉差點把老貴族的幾個領頭人物氣吐血。可無奈商鞅有嬴氏作爲後盾,不得不服。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出現了不少平民顯貴。正因此條法律,秦國才得以得到虎狼之師。

秦軍

秦孝公去世後,商鞅的後盾消失了,老貴族全部蜂擁而起,污陷商鞅造反,最終商鞅被處以車裂,誅全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