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北方分成了北周和北齐两大割据势力。北齐和北周互相攻伐,你揍我,我打你,最后的结果是北周灭了北齐。北齐寿终正寝之后,大量的官员失业了。这些失意者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虽然没有了权位,但是家中田宅广有,成了地方豪强。隋朝建立之后,北齐官员的后人们,纷纷想恢复祖上的荣光。比如山东曹州就有个名叫徐盖的家伙,此君的父祖皆是北齐官员,他继承了家族产业,却没有入仕。

徐盖很有钱,《新唐书》说他家“积粟常数千钟”。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簇簇”。古代的时候,千钟粟是富豪的标配,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目标。徐盖得乃祖乃父遗产,家里有的是钱。徐盖不甘心只当个富家翁,他就像《水浒传》里的宋江那样,对江湖人士广施钱财,使得他在江湖上颇有声望。

徐盖有三个儿子,老大徐世绩,老二徐弼,老三徐感。徐世绩,字懋功,又叫徐茂公。由于隋唐演义类小说多用徐茂公称呼此人,让徐茂公的知名度超过本名徐世绩。徐茂公在演义类小说里的角色是军师,在正史上是个虎将,他十三岁就杀人了。徐茂公杀人后走投无路,投奔了他的好朋友翟让。翟让占据瓦岗寨的时候,徐盖只得带着族人投靠瓦岗军。

徐世绩雕像,感谢原作者。正史上的徐世绩是赳赳武夫,演义里的徐茂公是军师形象。这个雕像,是按照演义形象雕塑的。

徐茂公13岁开始杀人,他的弟弟徐感,也是个厉害的人。《新唐书》记载,徐感投奔瓦岗军之后,年仅十五岁就打出了名声。瓦岗军与王世充决战的时候,徐感参加了战斗。瓦岗军兵败如山倒,十五岁的徐感无力回天,被王世充活捉了。徐茂公眼看瓦岗军大势已去,只得收拢瓦岗军旧部,占据黎阳作为落脚点。

徐茂公拥兵数万,还割据州县。在那个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年代。徐茂公的实力,不足以裂土封王,他必须投靠大的割据势力。当时的情况,王世充想招揽徐茂公,窦建德也想招揽徐茂公,李渊也想招揽徐茂公,宇文化及也想招揽徐茂公。宇文化及最先出手,他派使者去招揽徐茂公。宇文化及杀了隋炀帝,名声实在太坏了,徐茂公断然拒绝了宇文化及的招募。

黎阳距离窦建德的地盘最近,窦建德招揽徐茂公,采取的是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的策略。窦建德的意思很明确,你来投靠我,我给你荣华富贵。你要是不投靠我,我就发兵打你,把你的地盘和兵马抢过来。徐茂公是打心眼里看不起窦建德,却不敢得罪窦建德。原因很简单,徐茂公的实力,无法对抗窦建德,只能跟窦建德玩太极。徐茂公既不拒绝窦建德的招揽,也不答应窦建德的招揽。窦建德是既想和平解决黎阳问题,又迟迟没看到徐茂公来投靠。

在徐茂公和窦建德打哈哈的时候,李渊也没闲着。李渊招揽徐茂公,有一个王牌李密。李密在瓦岗军土崩瓦解之后,投奔了大唐李渊。李渊把李密当成了吉祥物,让他满世界招揽瓦岗军旧部。李渊一方面让李密写信招揽徐茂公,一方面承诺封徐茂公的爸爸徐盖为济阴郡王。徐茂公眼光非常好,觉得李渊能成为天下共主,就推掉了徐盖的济阴郡王爵位,然后答应投奔大唐。

李渊剧照,感谢原作者

徐茂公做出这个决定,是非常痛苦的。原因是他知道弟弟徐感在王世充手里。王世充也是想招揽徐茂公,就打出了王牌徐感。王世充要求徐感修书一封招募哥哥徐茂公。徐感非常硬气,坚决不肯写信,还对王世充说:“忠臣不事二主,我大哥崇尚节义。我作为他的弟弟,怎么能写信劝哥哥当投降派呢?”

王世充很生气,但是没办法,他还得求徐感修书招募徐茂公啊。过了一段时间,王世充又来求徐感修书招揽徐茂公了,徐感又是不肯写。王世充还是没办法,过了一段时间,王世充又来让徐感修书招募徐茂公,徐感还是不肯写。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徐茂公投奔李渊的消息。王世充觉得徐感没有利用价值了,一气之下就把徐感斩首示众了。(此事典出《新唐书.李绩传》语:季弟感,年十五,有奇操。李密败,陷于世充。世充令作书召勣,对曰:'兄尚节义,今巳事主,昆弟不能移也。'固不从,杀之。)

徐感死的时候,只有十五岁。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宁肯身首异处,也不肯修书一封招募大哥,说明这个孩子非常明白事理。他知道王世充不是能成大事的人,为了避免徐盖家族为王世充陪葬,才不肯写那封信。笔者认为,就算是徐感不肯写信,王世充也会派人告诉徐茂公:“你的亲弟弟在我手上,你要是投奔我,就可以兄弟团圆了。”

王世充招揽徐茂公的时候,肯定不会说你不来投靠我,我就杀你弟弟。徐茂公肯定知道,自己投奔李渊,王世充肯定会杀了徐感。徐茂公投奔李渊的时候,肯定是非常无奈与痛苦的。徐茂公非常清楚:“自己投奔王世充,就意味着家族被绑在王世充的战车上。王世充失败之后,整个家族都得为王世充陪葬。自己投奔李渊,弟弟徐感必死无疑,但是家族可以保全,还能重振家族在北齐时候的荣光。"

徐茂公没办法,横下心放弃弟弟徐感,投奔了李渊的大唐王朝。徐感因为哥哥徐茂公这个狠心又无奈的选择,被王世充斩首示众了。徐茂公投奔李渊之后,被赐姓李氏,成了著名的李世绩。

李世民雕像,感谢原作者

两年之后,李世绩追随李世民,带兵攻打盘踞在洛阳的王世充。这一战,李世民一战擒二王,解决了王世充和窦建德,奠定了大唐王朝统一天下最重要的基础。《资治通鉴》和《新旧两唐书》记载,李渊论功行赏,李世民排名第一,李世绩排名第二。王世充之死,李世绩是出了大力气的,也算是为亲弟弟徐感报仇了。

李世绩投奔李唐王朝之后,建立了赫赫战功,正史将他与卫青和霍去病相提并论。李世绩后来成为凌烟阁功臣,并且是两次进入凌烟阁。李世民将他排进凌烟阁功臣行列,李治觉得他的排名太低了,又把他第二次排进凌烟阁功臣行列。

李世绩出将入相,官拜一品太尉、司空。李世绩家族富贵通天,子孙族人个个富贵。即便是发生了李敬业起兵反武则天事件,武则天诛杀李世绩一族的时候,也给李世绩留下了一个儿子李思文。李思文的子孙也是世代富贵,他的儿子李钦若就成了唐玄宗的重臣。

历史的发展证明了李世绩选择的正确性,只可惜,徐感或者说李感,已经人死不能复生了。李世绩是正史《新唐书》记载的最长寿凌烟阁功臣,他比程咬金还多活了9岁。李感却只活了15岁,一将功成万骨枯,李感就是李世绩功成名就的万具枯骨之一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