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敬之

1

金庸在《碧血劍》中,曾設計一幕,皇太極突然暴斃,爲多爾袞和孝莊合謀害死。

這,簡直就是宋版西門慶與潘金蓮,在大清開國時重演了一次活劇。

只不過宋版是民間傳說,而清朝則是宮廷醜聞。

武松爲兄復仇,結果身陷囹圄,被迫走上了替天行道的造反之路。而清朝,不必考慮國家律法,皇太極的皇長子豪格及其留下的兩黃旗勢力,自然要對多爾袞與當時還是大行皇帝的永福宮莊妃的孝莊進行武力鎮壓。

更何況在皇權爭奪之際,一旦皇太極之死,死於謀殺,豪格足以據此調集舉國力量,嚴懲嫌疑者,更不會給多爾袞進位攝政王、孝莊成爲皇太后的一點機會。

《大清風雲》張豐毅版多爾袞、許晴版莊妃與姜文版皇太極

同樣是小說,蔡東藩在《清史通俗演義》第十一回中,專門寫到“清太宗賓天傳幼主”。蔡氏沒有提及豪格與多爾袞的皇位之爭,而是稱皇太極因爲愛永福宮莊妃,而將福臨立爲太子,且在臨終前,“一切朝政,命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暫時代理;若有大事,令多爾袞到寢宮面奏”。

如此說來,多爾袞有同皇太極有零距離接觸的機會,而且不是唯一,而是多次:“多爾袞手足關懷,每天也入宮問候幾次。”

而對於皇太極發病,蔡東藩說,皇太極因爲“阿巴泰等率師攻明,毀長城,入薊州,轉至山東,攻破八十八座堅城,掠子女三十七萬,牲畜金銀珠寶各五十多萬”,待其凱旋,論功行賞,大宴羣臣。酒醉飯飽的“太宗回入永福宮,這位聰明伶俐的吉特氏,又陪了太宗。是夕,太宗竟發起寒熱,頭暈目眩。次日,宣召太醫入宮診視”。

蔡氏認爲,太宗發病,“想亦愛色過度了”。但,他還是多次提示,多爾袞和孝莊都是皇太極的倚信之人,多次出現在他最後的時光裏。蔡東藩也暗示了,皇太極的死,與同孝莊一夜狂歡有關聯,但並未說死於謀害。

倘若真的死於謀害,多爾袞與孝莊也是最有機會作案的。

只是金庸借題發揮,直接讓皇太極死於多爾袞與孝莊的謀殺。

這一切,都是小說的藝術創造。

2

對於皇太極之死,清室皇家有自己的說法。

崇德八年八月,剛打贏松山之戰、收降洪承疇和祖大壽的皇太極辦完公事,休息時突然駕崩。

《清太宗實錄》卷六十五記載,崇德八年八月庚午,“是夜,上無疾,端坐而崩”。

皇太極爲了坐穩龍椅,先後將一同南面聽政的三大貝勒解決,並以內三院限制了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權力。如此突然,使之連接班人都來不及指定,導致了皇長子豪格與睿親王多爾袞爭位,險釀一場宮廷政變。

他無疾而終,死在中年,如同暴卒,確實很蹊蹺,故而留下了種種爭議:一是無疾而終,二是憂勞暴卒,三是痰疾致死,四是明朝遺老製造的多爾袞害死說。

其實,他的暴卒,最有可能是爲宸妃早逝過分憂傷引發的。

寡婦海蘭珠進入皇太極後宮,封關雎宮宸妃,獨寵後宮,生子有立儲之兆,但不滿週歲夭折。宸妃因喪子之痛而病亡。太宗正在松山前線指揮作戰,聞宸妃病重,不惜丟下緊要軍務,星夜兼程趕回盛京,但爲時已晚,宸妃已逝。是時爲崇德六年九月。

《孝莊祕史》中的皇太極與海蘭珠

太宗困於情傷,不能自拔。

健壯的皇帝忽而昏迷,忽而減食,常常“聖躬違和”,他自己也有不祥之感覺。

《清太宗實錄》卷五十八記載,崇德六年十月初二日,他對諸王說:“山峻則崩,木高則折,年富則衰,此乃天特貽朕以憂也。”

雖然皇太極曾強作振作,強調“天生朕爲撫世安民,豈爲一婦人哉?朕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特示譴也”(《清史稿•太宗本紀》),但還是悲痛不已,就是王公大臣陪他去外打獵散心,他經過宸妃墓時,獨自去大哭一場。

而在此前,即崇德五年始,太宗曾到鞍山溫泉療養,還曾因鼻衄推遲三天出征明朝。他的身體每況愈下,在崇德七八年間先後兩次大赦人犯,並向各寺廟禱告,施白金,連新年賀禮也免了。這個說明,太宗早有痼疾在身,宸妃之死激化,日益嚴重,而致突然亡故。

至於將他的死,歸罪爲孝莊與多爾袞的合謀,那是後來小說家們根據明朝遺老製造的多爾袞殺兄弒君說,杜撰、渲染的二人不堪情史,以做足孝莊下嫁多爾袞的文章。雖然當時的多爾袞軍功卓著,統率六部,但他也不敢貿然對皇太極下手。

如果真有此事,七年後順治帝和濟爾哈朗對多爾袞羅列罪名清算時,自然少不了對此事改頭換面推爲首罪。

3

按某些小說家的虛構邏輯,順治帝的即位,是孝莊利用了多爾袞瘋狂的愛,故而有了後來的孝莊下嫁多爾袞一說。

事實上,所謂孝莊下嫁多爾袞之說,或多爾袞深愛孝莊之說,主要是因爲遠在東南的南明兵部尚書張煌言的一首帶有謗詞性質的《望夷宮詞》所致,加之好色的多爾袞淫穢後宮,強迫順治尊其爲皇父攝政王等等,留給民間和後世,這兩個年輕男女有着刻骨銘心的情感糾葛。

孝莊是在天命十年二月十三歲時,作爲其姑姑哲哲的代孕替補,成爲姑父皇太極的小妾的。而在此前不久,十三歲的多爾袞娶了科爾沁的另一個女子,新婚蜜月期,多爾袞樂在其中,自然不會想着另一個陌生的女子。而當孝莊成爲他的小嫂子時,他更加不敢叫板四大貝勒的核心人物皇太極。

多爾袞自稱皇父攝政王,是在順治五年末。而順治六年,其正妃博爾濟吉特氏逝世,他還追封其爲敬孝忠恭正宮元妃。可見,這個女人是多爾袞的正妻,更可證明孝莊嫁給多爾袞做小,或無名分,是附會的。多爾袞去世後,順治追尊多爾袞爲成宗義皇帝,將其正妃追封爲敬孝忠恭義皇后,就是公開顯示孝莊不可能是多爾袞的女人。多爾袞在正妃死後,接連娶了幾個女人,更不是深愛孝莊的表現。

《孝莊祕史》馬景濤版多爾袞與寧靜版大玉兒

而多爾袞讓位給順治,也是被逼的!

1.皇太極死前沒有指定接班人,位高權重的皇十四弟、睿親王多爾袞(正白旗旗主)和皇長子、肅親王豪格(正藍旗旗主),成爲了最強勁的皇位競爭者,勢均力敵。

2.雖然豪格在勢力和威望稍遜多爾袞,但他作爲皇長子,贏得了皇太極生前親率的兩黃旗大臣力挺。多爾袞又屈居下風。

3.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支持豪格。兩紅旗總負責代善傾向豪格。鑲白旗旗主多鐸先是支持多爾袞,同時與豪格私交甚篤,加之多爾袞不支持他爭位而對胞兄心生芥蒂。

4.多爾袞不敵豪格,又不甘心豪格勝利,於是二人退出,接受兩黃旗提出的誓立皇子的條件,改推豪格之外的皇子。皇太極生有十一子,三子幼殤,豪格之外,還有七子。滿人雖有幼子守竈舊俗,但諸子因生母尊卑而有嫡庶之分,唯有皇九子、六歲的福臨與皇十一子、兩歲的博穆博果爾爲崇德五妃所生,要比其他五子更有繼承的權利。福臨爲莊妃所生,又有中宮皇后哲哲作爲嫡母和支持,加之博穆博果爾還是一個嬰兒,故而福臨繼承大統,也是大家都願意接受的。而多爾袞成爲攝政王,無疑又佔了權力優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