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爭中,有許多傑出的將領奮戰沙場,有的甚至爲國捐軀,國難當頭,他們不在意自己的生死,一心爲國,可歌可敬。談起抗日名將,人們絕不會忘記的一個人便是張自忠,他也是抗戰時期犧牲的最高將領,在他死後,無數人血戰,只爲了奪回他的屍骨,這足以說明他的魅力和愛國的拳拳赤心。

張自忠25歲才參軍,由於才能很高升官很快,他個人帶兵很嚴格,有意鍛鍊士兵們的畏難情緒,一天天降大雪,戰士們都不願出操,怕冷,張自忠就將全營將士召集起來說話:“下雪天敵人發起攻擊怎麼辦?”“拼死抵抗!”“現在下了一場雪,你們就不想操練了,還談什麼打仗!現在,全體都有,把棉衣脫了,跟我一起跑步!”說着,他自己脫下棉衣,身先士卒地跑向雪地。那次之後,他榮獲了“張扒皮”的稱號。

當年在七七事變的時候,宋哲元奉蔣之命從北平撤離,留下張自忠,張自忠則一槍未發,放日軍入了城,而他自己則化裝出城,令北平民衆無比憤慨,稱他“自以爲忠”!人人都大罵他是漢奸,賣國賊。那段時期張自忠的日子很不好過。他想投靠逃跑將軍韓復榘重新參戰,可韓復榘只對他說了一個“滾”字。他回到家中安排好後事,前往南京投靠了李宗仁,在李宗仁等人的力保下,張自忠重獲上戰場的機會。

張自忠戴罪立功,擔任59軍軍長。他對將士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回來就是爲了死。”其後,他果然也做到了。每逢戰況不利,他總是身先士卒,帶着警衛員衝上戰場最前線,張自忠身邊的很多人,都哭着勸阻他不能衝在最前線,他卻說:日本人之所以敢於欺侮中國人,就是因爲中國人懦弱,要是人人都不怕死,他們還敢欺負我們嗎?

以前,龐炳勳曾和張自忠有怨,北伐戰爭的時候,龐炳勳原本屬於馮玉祥的西北軍,卻倒向蔣介石,氣得張自忠破口大罵,發誓今後絕不和此等不仁不義之人共事。但是當李宗仁電令他馳援龐炳勳的時候,他還是放下個人恩怨,及時解了對方的圍。他時常說:“我生則國死,我死則國生。”在他的談話中,時常提到“死”字,他似乎是要以死來救國,來證明自己。

他並不拿自己的性命當回事,說等待合適的時機,便會捨身成仁,給全軍樹立一個榜樣。在《亮劍》中,李雲龍曾有過這樣一段精闢的評論:任何一支部隊都有自己的傳統,傳統是氣質,是精神,是由這支部隊首任軍事首長決定的,他給這支部隊注入了靈魂,從此不管時間流逝,歲月變遷,這支部隊靈魂永在。

1940年5月的棗宜之戰,張自忠之死就給全軍的部隊注入了永不滅的靈魂,那次襄河阻擊戰,張自忠身着將軍服,預備與日軍同歸於盡。張自忠在敵人的包圍下被刺刀刺死,戰後,日本人有感於將軍的忠烈,爲其立碑。當年,張自忠手下的一支136人的連隊,就出來了軍長、師長十人,師長以下的人更多,不是因爲運氣好,而是張自忠之精神在他們身上傳承的緣故。張自忠用“死”證明了他自己,也帶給了這支軍隊以不一樣的力量。在隨後的戰爭中,全體官兵們果然對這支殺死張自忠的軍隊復了仇。一週後,擊斃233聯隊隊長神崎哲次郎大佐,四年後,擊斃231聯隊隊長橫山武彥少將。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