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拉子,是六七十年代,我們這個蘇北徐州地區,農村孩子比較喜愛玩的一項活動。

拉子,是用一個五六釐米長的木棍,兩頭削尖,蹺起來,再用一個約一米長的木棍去敲打,即爲打拉子。

打拉子的規則是,畫一個方塊爲“城”,把拉子放在“城”裏,用木棍去敲打,敲起來連擊拉子,把拉子打向遠方。人數不限,分爲兩班。用剪子、布、錘,伸拳的辦法比先後,先打者把拉子放在城裏,從城裏向外擊打,另一班向“城”裏投,投進爲勝。

在暑假裏是沒有時間的,因爲要幫助生產隊裏幹農活。早晚放學後要幫着家裏幹活,割草、放羊、帶小弟弟、小妹妹,也沒有時間去打拉子。

玩的最瘋狂,主要是寒假裏,家裏無事,地裏沒活。小朋友玩起來,是廢寢忘食,天明打到天黑。

記得那時我還小,有六七歲,大孩子不給玩,只有在旁邊看。後來跟着“學活”,他們把拉子打到溝裏、麥地裏,讓我們去撿。還真的聽話,都屁顛屁顛的去拾拉子。

記憶中,在一個寒假,我和小夥伴張海燕、張金傑等四人,喫過午飯,早早的來到村外的一條大路上,兩人一班,拉開了序幕。

通過剪子、布、錘頭,我和海燕一班,我們先打,可能是點子閉,還沒有打出多遠,對方就扔進了“城”裏。

開始對方打,我倆扔。對方殺氣騰騰,連打帶擊,一氣打了有兩華里,我們拼命的扔,累的氣喘吁吁,大汗淋漓。儘管是冬天,棉襖都脫了,由於我們積極配合,好不容易,終於投進了“城”裏。

我倆該罰他們了,同夥張海燕咬牙切齒,一定要報受罰之“仇”。

還沒用我上場,海燕技術高超,一人連打有一華里。對方一直處於撿拉子的地位。我們享受了成功者的喜悅,越打越來勁。

天漸漸黑下來,太陽慢慢的落下山,根本看不見地上畫的“城”。但對方仍不肯罷休,還想扳回來,過過贏家的癮。可是怎麼也投不進“城”,直到天黑的什麼也看不見。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一晃四十多年過去了,但打拉子帶給我們童年的快樂,永遠留在記憶裏,成了揮之不去的甜蜜回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