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拉子,是六七十年代,我们这个苏北徐州地区,农村孩子比较喜爱玩的一项活动。

拉子,是用一个五六厘米长的木棍,两头削尖,跷起来,再用一个约一米长的木棍去敲打,即为打拉子。

打拉子的规则是,画一个方块为“城”,把拉子放在“城”里,用木棍去敲打,敲起来连击拉子,把拉子打向远方。人数不限,分为两班。用剪子、布、锤,伸拳的办法比先后,先打者把拉子放在城里,从城里向外击打,另一班向“城”里投,投进为胜。

在暑假里是没有时间的,因为要帮助生产队里干农活。早晚放学后要帮着家里干活,割草、放羊、带小弟弟、小妹妹,也没有时间去打拉子。

玩的最疯狂,主要是寒假里,家里无事,地里没活。小朋友玩起来,是废寝忘食,天明打到天黑。

记得那时我还小,有六七岁,大孩子不给玩,只有在旁边看。后来跟着“学活”,他们把拉子打到沟里、麦地里,让我们去捡。还真的听话,都屁颠屁颠的去拾拉子。

记忆中,在一个寒假,我和小伙伴张海燕、张金杰等四人,吃过午饭,早早的来到村外的一条大路上,两人一班,拉开了序幕。

通过剪子、布、锤头,我和海燕一班,我们先打,可能是点子闭,还没有打出多远,对方就扔进了“城”里。

开始对方打,我俩扔。对方杀气腾腾,连打带击,一气打了有两华里,我们拼命的扔,累的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尽管是冬天,棉袄都脱了,由于我们积极配合,好不容易,终于投进了“城”里。

我俩该罚他们了,同伙张海燕咬牙切齿,一定要报受罚之“仇”。

还没用我上场,海燕技术高超,一人连打有一华里。对方一直处于捡拉子的地位。我们享受了成功者的喜悦,越打越来劲。

天渐渐黑下来,太阳慢慢的落下山,根本看不见地上画的“城”。但对方仍不肯罢休,还想扳回来,过过赢家的瘾。可是怎么也投不进“城”,直到天黑的什么也看不见。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但打拉子带给我们童年的快乐,永远留在记忆里,成了挥之不去的甜蜜回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