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峽大壩,咱就不細細說來,今天要說的是哪些古蹟被淹沒:

1、白鶴梁石刻

1200年前,三峽先民就在這道石樑上刻魚爲記,觀測長江水位變化,並把石魚出水的日期、尺度以詩文形式刻於石樑。

三峽大壩淹沒了哪些名勝古蹟?民族瑰寶的疼痛和遺憾

考古學家說,白鶴梁石刻是現存世界上最早、延續時間最長、記錄數據最多的枯水水文題刻,其中114段題刻連續記載了長江1200年曆史上74個年份的枯水水位和枯水發生的週期,被譽爲“世界水文史上的奇蹟”

三峽大壩淹沒了哪些名勝古蹟?民族瑰寶的疼痛和遺憾

2、張飛廟

張飛廟”相傳始建於1700多年前的蜀漢末年。儘管人們已經爲張飛廟找到了新址,但廟中的許多歷史記載卻無法重建了。

三峽大壩淹沒了哪些名勝古蹟?民族瑰寶的疼痛和遺憾

在張飛廟,有一條醒目的水位線記錄了公元1870年的一次特大洪水,當時水位漲到150.35米,是長江水位記載中最高的一次。廟中還存有漢唐至近代的字畫、石刻約360幅、木雕217幅,其中包括蘇軾《赤壁賦》、岳飛《出師表》原作等珍品。人們再尋他們的原生地,大概只能作水下考古。

3、大昌古鎮

有袖珍古城之稱的大昌是三峽地區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城,城內石板鋪地,屋宇翹角飛檐,精巧別緻,古風濃郁,呈現明清建築特色。長江支流大寧河宛如帶狀穿流其間。2003年三峽水庫蓄水後,它被全部淹沒。

三峽大壩淹沒了哪些名勝古蹟?民族瑰寶的疼痛和遺憾

4、秭歸縣城

秭歸是中國戰國時代偉大詩人屈原的故鄉。縣城位於長江北岸的臥牛山,四周城牆環繞,形似一個傾斜的葫蘆,因而又有“葫蘆城”之稱。2003年三峽庫區蓄水後,它將淹沒,與之同沉江底的還有屈原祠原址。

三峽大壩淹沒了哪些名勝古蹟?民族瑰寶的疼痛和遺憾

據不完全統計,在三峽庫區,從重慶涪陵至湖北宜昌狹長的淹沒區內,

共發現文物點1208處,其中地面文物441處;

探明地下文物767處,分佈面積達2200餘萬平方米。

這些文物點中有3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人們以“一步一墓,一鍬一寶”來形容三峽文物蘊藏之盛。

959年至1975年,考古工作者僅在巫山縣大溪鎮進行3次發掘,即清理墓葬208座,出土文物1700餘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