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是一个农村妇女,小的时候是孤儿,被当地教堂的传教士收养成自己的女儿在教堂长大,这个农村的老太太一直话语不多,但是就像是村里人的主心骨一样,无论谁家有什么事情都会来跟她说上几句,促膝谈心,说了几句之后,好像心也就化解了,回去之后,这事也就没了。而我的奶奶并没有读过多少书识过多少字,有的是为人的修行和品德的修养。

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带过我几年,在我的印象里,她从来没有生过气,也从来没有红过脸,她总是讲很多她观察到的我的优秀的地方,总是讲很多有趣的民间谚语和儿歌。在我的印象中,奶奶就好像是中国妇女的一个代表,吃苦耐劳,精神乐观,知足常乐,她说出来的话永远能鼓舞人心,然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她每天会很认真地梳头发,拿一个银簪子盘起一个小小的发髻。好像我现在说的时候,都能感觉到她在我身边一样,让我开始想念我的奶奶。所以,有了这样的跟很多人的接触和经历之后,让我很深刻地意识到:一个人的德行不取决于五官和六根能够接触的东西,五官和六根接触到的东西并不会触及到为人的修养和道德,而人最美的就是修养和道德。

遇到事情的时候,你是否慌乱不安?遇到利益的时候,你是否心生欲火?还是遇到事情的时候,你临阵不危?遇到任何利益的诱惑时,你能够清晰地知道何去何从。并不是说你要抛开一切什么都不要,也不是盲目地追求一切,在于一个中。过奢和过简都失了中,失了中即失了和,在这个和里面,该你的,收着,藏于舍,该运的,运出去,运于神(指的是元神,不是天地神灵),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和增加为人的修养、悟性和品德。

慢慢地,不知不觉间,在这天地之间,你自然而然地会体会到一丝前所未有的莫名的感受,这种感受看似超乎一切,看似又融在一切之中,看似什么都不是,看似又什么都是,然后在这一刻,你就意识到了:你所拥有的和不拥有的这一切在你这儿都变得如此的轻描淡写、稀松平常,然后以一口气运和一丝气度行走在日常生活中,做着那些熟悉的工作和事情,你就会突然发现身边的人都像换了个人一样,那样支持你,肯定你,尊敬你,认真地听你说个一言半语,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看似熟悉的一切都变得不熟悉了,这才是你真真正正的实力,而不是通过一些小小的法术去矫正身边人的心和神。

人都有一个自己的主心和自己的主神,任何人的主心和主神不可能被你矫正,但可以被你所感化,他心中的气看着你,在时时刻刻感着你,应着你,人称太上之感,太上之应。在每一个人内心最深处都有一个太上气象,在一切之先之上被称为太上,最大的象就是道德。这个道之气,太上之气象,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是有的,在万物的内心深处都是有的。因为不论人也好物也好,世间的一切都是源自于这里。

人们在不断地感着你应着你的时候,随着你真正实力、修为和德行的变化,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对你的感有所变化,随之而来对你的应就自然而然地有所变化,人们再应对你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这个时候你没有矫正他,是他的心之气自然而然地被你感化了,因为感应到了你而自然而然地运化,在你面前呈现出一个非常好的状态和气息,这是一个太上感应的过程。

这样的你就是一个小小的吉祥的气候,内心一团和气,你周围的小气象就会慢慢地发生一个变化,首先变得越来越开化,这个开化不是你去开的,是人家自己化的。任何人心中都能感应到好的东西和差的东西。你可以骗人,但是只能骗几年,骗不了一辈子。

人在被你灌输任何想法之前,心中已经有自己的感应和感化,人们能够感知到这个东西是不是跟我的心相对应。是的话,他的心自然就朝着你化开,不是的话,自然而然心扉就会紧闭。所以,这并不是你一个人需要去撬动的或者去做的什么,它是自然而然会深化的一个过程。我们讲求太和之气,而不讲求矫正正邪。这样,人心就很舒适安然。你做着自己要做的事情,而没有做你认为极其需要的事情。这个时候,你感觉自己好像没有做什么事情,而你真正地做了很多事情,精神非常地旺盛,活力源源不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