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看」專注於打造影像醫生多點執業簽約服務平臺!病例討論、影像解剖、考試資料、視頻課件...醫學影像,應有盡有!歡迎在微信上關注我們:yikandoc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專家凌峯在人民大會堂「委員通道」的一段採訪中提到,醫患之間並不是一個純粹的供需關係,看病不是買賣,患者去醫院是就醫,而不是買醫。

有人認爲,患者到醫院就診是一種消費過程,掛號看病已建立了消費契約關係,患者即是消費者。

那...

醫生是服務患者的服務員嗎?

看病與服務,兩者可以劃等號嗎?

很多患者表示,自己到醫院花錢看病,就是購買了醫療服務,屬於消費行爲,醫生治不好病,就是沒提供好服務,就得賠償,看似義正言辭,實則荒唐可笑。

我們在醫院經常能聽到如下抱怨:

“我來這裏花錢看病,不就是想早點治好麼”

“喫了這麼久的藥一點改善都沒有,你到底會不會看病啊”

“我費了多長時間排隊,你三句話就給我打發啦”。

更有甚者,醫鬧語錄:

“好好的一個人,到醫院怎麼就被你們給治死了?!”

“我花了那麼多錢,怎麼病都看不好?”

在醫院,患者是不是就可以因爲嫌病好的慢,嫌花了錢沒治好,然後就對醫務人員“炸藥”伺候?

NO!

醫生不可能沒有失誤,請全社會包容醫生的失誤。

醫療服務的特殊性決定了它不能像買賣商品一樣進行交易,因此必然不能與其他服務同等討論!

醫療服務是在患者信任醫院、醫生的前提下進行治療的一種你情我願的“交易”,而不是單方面的預期,沒有哪個醫院可以提供「100%治癒率」的服務。

這不是醫院和醫生推卸責任,而是生老病死規律與醫學技術之間,仍橫亙着某些溝塹。在應對疾病問題上,儘管人類已經攻克了無數難關,但囿於個體患者或醫院、醫生的具體情況,有些遺憾很難避免。這是患者之痛,也是醫生的痛苦。

醫生治病就好比打仗,不是每一次都可以勝利,儘管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成功率可以提高,但也會有失敗的概率。

當達到患者預期治療效果時,大家確實是皆大歡喜,而一旦與預期不符就開始鬧事,這種行爲是什麼?耍流氓!

醫生的工作像在與死神“拔河”,每天的工作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有時候醫生盡了全力,但病人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其實在這個時候最痛心的是醫生自己。畢竟,除了患者,最希望能夠將疾病治療好的就是你的醫生了……

隨着現代醫學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臨牀醫學的日益進步,很多患者會對醫學抱有一種幻覺,認爲醫學可以對抗任何疾病,是無所不能的,對醫生陷入過度的技術崇拜,盲目追求高端醫療消費,認爲只要肯花錢就可以治好病,治不好就是怪醫生技術不佳,醫院亂收費不盡心,結果弄得兩敗俱傷,請問醫患關係能不緊張嗎?

事實上,雖然現代醫學一直在進步,但是相對於其他學科來說,醫學確實不算先進,甚至抗生素的誕生都還不到百年,人類是世界上最精密的“儀器”,醫學無法治癒的疾病有很多很多……

看病不是買賣,求醫不是“買醫”!一語道破本質

醫患之間也該多些理解和信任,不宜因患者的意願沒達成就去爲難醫生,別憑恃着弱勢羣體的自我想象去渲染醫患矛盾。醫療救治難保萬無一失,可以通過醫療責任保險和意外保險等商業化路徑多些保障。但誠如凌鋒委員所說,醫患關係的確不只是供需關係,還是信任與救護的關係。

對於這些「醫鬧語錄」,有人站醫生,也有人支持患者▼

有人說花錢看病屬於消費行爲,那醫生是服務員嗎?

有人說花錢看病屬於消費行爲,那醫生是服務員嗎?

有人說花錢看病屬於消費行爲,那醫生是服務員嗎?

有人說花錢看病屬於消費行爲,那醫生是服務員嗎?

有人說花錢看病屬於消費行爲,那醫生是服務員嗎?

有人說花錢看病屬於消費行爲,那醫生是服務員嗎?

有人說花錢看病屬於消費行爲,那醫生是服務員嗎?

你怎麼看待「醫鬧語錄」 ?花錢看病,醫生到底是什麼角色?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