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張先生最近很鬱悶:他出售一套房子,在A中介掛牌3個月無人問津,但在B中介掛牌不久就迎來好幾撥看房者。不過,這些看房者對社區配套以及房屋情況十分挑剔,大談房價太高。偶然中,張先生髮現這些看房者竟是由房產中介員工“客串”扮演的。記者近期調查發現,在二手房交易市場,“假談”已成爲不少中介機構促成交易的手段,有的機構還專門培訓“假談”技巧。(11月22日新華社)

中介人員冒充看房者,這在二手房市場以前就有過,其目的是干擾賣房人的心理預期,以降低交易價格從中賺取差價,並促進賣房人儘快交易。由於去年以來房地產政策不斷收緊,二手房交易有所降溫,這種“假談”比過去增加了不少。看來,二手房市場越來越像戲臺,中介人員有的是“導演”有的是“演員”,很多賣房人由於沒有識破這種表演,在房屋交易中喫了暗虧。

有中介員工稱,“在熱門區域、流通性比較好的小區,我們這麼操作的房源佔比近九成。”可見,“假談”現象相當普遍。而記者從某中介公司獲得的一份《假談標準化》課件顯示,該企業要求員工篩選區域內重點“假談”房源、制定“假談”標準化流程、向上級彙報每次“假談”的成果。也就是說,“假談”已經成爲中介機構的主要牟利手段,作爲一種業務技巧進行普及。

這不僅擾亂了二手房市場秩序,還嚴重損害了賣房人的權益。比如,一套本來能賣300萬元的房子,在中介人員組團忽悠下,賣房人可能損失10萬甚至幾十萬元。因此,賣房人一定要擦亮眼睛,賣房之前既要了解相關政策,也要了解區域市場行情;既要多接觸幾家中介機構,也要多接觸看房人,見得人多了自然會變聰明,而中介機構不可能組織很多“演員”輪番忽悠。

賣房人一旦發現是中介人員組團忽悠,如果房屋還沒有交易,可以向行業主管部門進行舉報,因爲“假談”擾亂了市場秩序,是一種違規行爲。如果在房屋交易過程中發現“假談”,應向有關部門報告或者報警,以中止交易及時止損,因爲中介人員組團忽悠涉嫌欺詐。如果房屋交易完成後有證據證明存在“假談”,應通過司法機關維權,因爲涉嫌欺詐的交易應該是無效的。

同時,行業主管部門應鼓勵公衆舉報“假談”,要主動進行查處。同時,公安、司法機關要積極受理這種案件,因爲中介人員是以非法佔有爲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來騙取賣房人的財物,涉嫌詐騙犯罪。當然,不僅是二手房中介機構會組團忽悠,某些開發商爲了促進銷售、哄擡房價,也會找人當“演員”。所以,對樓市所有以牟利爲目的的忽悠都應嚴查。

◎ 爲正義“說話”,爲公平“代言”,若喜歡本頭條號評論文章,請您訂閱並批評指正,謝謝 ◎

我的微信公號:《浴室傳奇》(weiyuchuanqi)——關注浴室文化與洗澡健康的微信公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