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即可收聽本期朗讀音頻

文 / 李鎮西

“太忙,沒有時間!”

其實,有沒有時間,關鍵是看你是否把讀書當做內在需要,並養成習慣。任何一件事,只要是你的內在需要,並養成了習慣,在忙都有時間去做,或者說永遠會有時間。

比如,對於熱戀中的小夥子,在忙都有時間去約會,因爲這是他內在的需要;再比如,對於吸菸的人來說,再忙都不會忘記吸菸,因爲他已經養成情不自禁的習慣。讀書也是這樣!

“感覺不到讀書的用處!”

讀書追求“學以致用”是對的,比如我們備課遇到難題了,我們班主任工作遇到難題了,都可以從相關的專業書籍中找到智慧,怎麼能夠說沒有用呢?

但是另一方面,不要指望讀每一本書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我們需要一些“非功利”的閱讀。

教師,作爲人類精神文明的傳承者,除了認真閱讀教育教學專業書,能不能讀一些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書――政治、哲學、經濟、歷史、文學等方面的書?

“好多書讀不懂!”

我一直認爲,讀書應該是一件給人快樂的事,當然,這裏的快樂不是淺薄的開心,也包括“思考”的幸福。

但有的書就是成心不讓讀者讀明白的,你怎麼思考腦子裏都是漿糊,你怎麼讀也讀不懂,那怎麼辦?很簡單,不讀就是了。

我建議老師們讀教育經典名著。因爲真正的經典名著不但有思想,而且“好懂”。是的,比起當今一些喜歡玩弄時髦術語、晦澀理論的僞學術著作,那些真正的教育經典名著真是平易近人。

經典之所以是經典,不是因爲深奧而是因爲深刻,而這“深刻”又往往是是通過非常樸素的形式表達出來的。

“年紀大了,記性不好,讀了書記不住!”

這個理由真是有趣,我要問的是,誰讓你記了呢?難道你沒讀一本書都要考試嗎?既然不考,你記他幹什麼呢?讀了書還必須要記住,這是自己苛求自己。

除了是爲考試的閱讀,我們一般都不需要刻意去記住書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的。所以,“記不住”是很正常的。

但是,記不住難道就白讀了嗎?請問,1997年4月23日早晨你喫的什麼?能告訴我嗎?2005年8月31日中午你喫的什麼?你能記住嗎?2014年7月28日晚上你喫的什麼?你還能想起來嗎?

我估計你統統說不上來,但是,難道這些飯你都白喫了嗎?每一頓飯你都記不住,但每一頓飯的營養都已經化作你的血肉;同樣,你每本書都記不住,但你並沒有白讀,因爲每一本書的內容都已經化作你的精神你的靈魂!怎麼能夠因爲“記不住”而放棄讀書呢?

“那麼多書,不知道讀什麼!”

書籍浩如煙海,我們時間有限,的確應該有所選擇。我這裏給大家推薦四類讀物。

第一,教育報刊,比如《人民教育》、《教師月刊》、《教師博覽》、《中國教師報》以及各學科的專業雜誌。嚴格說起來,報刊並不是書籍,但閱讀的功效和書籍是一樣的。讀這些報刊,目的是瞭解同行在思考什麼,在研究什麼,瞭解一下當今教育和自己的學科最前沿的研究動態,進而讓自己受到啓發。

第二,人文書籍,政治的、歷史的、經濟的、哲學的、文學的,等等,讀這些書,主要目的是拓展自己的人文視野,使自己能夠站在人類的歷史長河和精神高地審視自己的每一堂課。

第三,學生喜歡讀的書,比如楊紅櫻的,比如秦文君的,比如曹文軒的,比如鄭淵潔的,等等。讀這些書,我們可以瞭解學生在關注什麼,這是走近心靈的一條有效途徑;同時,讀這些書也能使我們保持一種永遠年輕的心態,和孩子們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和共同情懷,這是教育不可缺少的前提。

第四,教育經典,重要性我前面已經說了,不再重複。但我這裏要特別推薦蘇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的著作。讀他們的書,我們會讀到今天中國的教育,讀到我們自己。 

說了這麼多,我們還有不讀書的“理由”嗎?

-朗讀者-

北華大學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 | 裴婷

座右銘:如果一直差不多 最後就會差很多

徵集朗讀者

如果您喜歡朗讀,願意爲大分享有價值的文章,歡迎自薦。也許您就是我們的下一個朗讀者哦!詳情戳左圖,參與報名。點擊閱讀原文,跳轉至徵集頁面!

小編推薦

伴讀 | 高曉松:孩子長大後不會痛苦失落,做父母的就成功了

伴讀 | 周國平:與孩子交朋友,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

伴讀 | 白巖松:教育,最該給孩子補上失敗這一課

伴讀 | 朱永新:兒童閱讀決定民族未來

伴讀 | 董明珠:好的教育,要給孩子這幾樣

編輯製作:劉昌  高春香

中國網教育頻道出品

來源:中國教育報(有刪減)

如果分享內容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