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能不能喫雞蛋這個問題衆說紛紜:認爲能喫的人表示,蛋白和蛋黃的氨基酸組成近乎完美,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利用,是優質的營養來源。認爲不能喫的人則說:雞蛋蛋黃中含有較高的膽固醇,會增加血管硬化負擔。那麼冠心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喫雞蛋?該怎麼喫?

首先對於能不能喫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能喫

《美國營養學院學報》刊發過一項近60萬名成年人蔘與的雞蛋和中風、冠心病相關試驗。研究者發現,日常攝入雞蛋和患冠心病之間沒有相關性。而且患中風風險的概率顯著減少12%。[1]

一個雞蛋到底有多厲害?

喫雞蛋,無外乎蛋清、蛋黃兩個部分,它們各有營養優勢。蛋清中除了90%的水分之外,剩下10%主要是蛋白質。可別小看這10%,它的營養僅次於母乳,在人體中利用率很高,是食物中最優質的蛋白質之一。

而蛋黃的營養成分要複雜很多,人們擔心膽固醇的部分也集中在蛋黃中。事實上蛋黃中大多數是對人體有利的脂肪酸,而且含有橄欖油中的主要成分“油酸”,對預防心臟病大有裨益。此外蛋黃中還有卵磷脂,不但對大腦發育有益,還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由此可見,有人害怕蛋黃中的膽固醇就拒絕喫雞蛋,完全是個誤區。同時,老年人體內如果血清膽固醇過低,會造成免疫力低下,血管強度也會隨之受到影響,同樣對於心腦血管健康不利。因此健康人一天喫一個雞蛋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對於冠心病、血脂已經超標的患者每天喫半個雞蛋比較適合。

雞蛋這樣喫,對心血管特別好!

第一名:帶殼水煮蛋

不加一滴油、烹調溫度不高、蛋黃中的膽固醇也沒接觸氧氣(膽固醇一旦被氧化,就會成爲最嚴重的心血管健康威脅之一),因此是對心臟最有益的喫法。

第二名:水煮荷包蛋

它與水煮蛋在營養上差別不大,容易消化,但稍有不同的是沒有了蛋殼的隔離,雞蛋中的一些水溶性維生素及礦物質會有所損失。

 第三名:蒸蛋

蒸蛋的加熱溫度較低,核黃素、葉黃素等水溶性維生素損失少,且蛋白質消化率達92.5%,全程沒有油的參與,比較適合消化功能較弱的心血管病患者。

第四名:煎荷包蛋

這種雞蛋的喫法是很多人喜歡的,“煎”對於雞蛋中的營養破壞比較嚴重,而且煎雞蛋也需要放油,面對這種情況心血管疾病患者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少放油,要麼少喫煎雞蛋。

第五名:攤雞蛋

攤雞蛋與荷包蛋的差別就在於是夠將蛋白和蛋黃混合,食用中同樣需要注意用少量的油,小火煎成的蛋餅,確保蛋黃中的膽固醇氧化不多。

第六名:炒雞蛋

雞蛋打散後再炒,蛋黃中的脂肪、膽固醇受熱,容易氧化併產生一種叫做“糖基化蛋白”的有害物質,不利於心血管健康。而且雞蛋比較吸油,炒制中用油量也較大,極有可能炒着炒着油就超標了。

參考資料:

[1]Virtanen JK etc, (2016) Associations of egg and cholesterol intakes with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risk of inciden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ccording to apolipo protein E phenotype in men: the Kuopio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 Study. Am J Clin Nutr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