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熟悉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在2000多年以前的垓下,發生了一個既悲壯又美麗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項羽和虞姬。這個故事的悲壯和虞姬的美豔剛烈,給一代又一代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這個故事中,卻隱藏着另一個鮮爲人知的祕密……

“霸王別姬”的故事首次出現在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中,原文如下:“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爲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

《史記》中關於虞姬的記載只有這麼多,可以說面目很模糊。我們只能從這段記載中隱約得出兩個推論:第一是虞姬很漂亮,非常受項羽寵愛。第二是項羽在被包圍的時候仰天高歌,虞姬婉轉相和。這裏並沒有提到虞姬的具體死因,那麼虞姬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漢代陸嘉所著《楚漢春秋》中的一段描寫,似乎暗示了虞姬的結局——“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在這段相傳是虞姬所唱的歌詞中,似乎已經暗示了虞姬自殺的結局。可是在另一本古籍《太平寰宇記》卻記載,“虞姬冢在縣南六十里,高六丈,即項羽敗,殺姬葬此。”其中“項羽敗,殺姬葬此”這句話,卻又是虞姬死因的另外一個版本。

那麼虞姬到底是怎麼死的,到底是自殺還是爲項羽所殺,似乎已經成爲了一個沒有謎底的千古謎團。然而無論如何,那天晚上是項羽和虞姬的永別,因爲當項羽突圍時,只有男人跟隨。即使在《楚漢春秋》中,給出了虞姬自殺的暗示,但是其後的故事,卻完全變成了歷代文人爭相意淫的對象,在歷代的詩歌或者戲劇當中,人們都只看到了虞姬的悲慘和剛烈,然而卻不知道,這種呈現在世人面前的形象,可能跟真實的虞姬相去甚遠。

可是,在古代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虞姬似乎沒有別的路可以走,一個美麗軟弱的女人,是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的,她只有毫不猶豫的揮劍自刎,才符合人們的社會價值觀,而項羽,這個和她的悲慘下場無論如何也脫不開關係的男人,卻被演繹成真情真性的大英雄。

虞姬犧牲了自己的一條命,換來了項羽的千古美名和自己在舞臺上的一次又一次拔劍自刎。她無奈的符合了所有人心中中國古代女性的形象,可是,我想問一問,誰有能聽到了她兩千多年來,那內心深處的幽幽嘆息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