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80歲,每天奔波上百公里,他對事業的熱愛沒有止境!

11月7日,第19個記者節來臨的前一天。

王田夫像往常一樣,喫過早飯就來到工作室,整理着郵箱裏的通訊稿,並聯繫好當天一天的採訪對象。

從知青時代開始,

他就堅持以通訊員身份做業餘報道,

向多家省、市主流媒體和行業媒體投稿。

雖然從沒拿過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頒發的記者證,

但這位“編外記者”

卻在新聞戰線上奔跑了62個年頭。

寫稿,當通訊員!

1956年,18歲的王田夫被分配到溧陽竹簀公社上羅小學做負責人,由於熱愛寫作,他同時擔任着學校通訊員的角色。

當時學校的掃盲教育工作正火熱,在當地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王田夫想,這是一個極好的素材,於是立即採寫了一篇文稿投給了《溧陽掃盲簡報》,沒想到,他的第一篇新聞稿引起了溧陽當地報紙、廣播等媒體的關注。

廣播站“某某公社某某通訊員來稿”的廣播聲,成了王田夫投稿的動力,“寫稿,當通訊員!”漸漸地,王田夫的名字頻頻在媒體平臺上出現。

處處留心皆新聞

新聞界有句行話:處處留心皆新聞。在王田夫眼裏,只要走出去,到處都有素材。在從教的45年裏,他每天都會抽出時間採訪、撰稿,這幾乎成了他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多年來,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和滿腔的創作熱情讓王田夫持續高產,也讓他贏得了不少業內人士的信賴。

2001年,退休後的王田夫便全身心地扎進了“新聞圈”,同時擔任着溧城鎮關工委、溧城鎮老齡辦、市老年體育協會等單位的固定通訊員,成了溧陽老年羣體的“代言人”。

每一年,市老齡辦組織探訪百歲老人,總少不了王田夫的參與。

今年,20天裏他一共探訪了上百位百歲老人,每天要在路上奔波上百公里,晚上回家還得撰稿,雖然辛苦,但他卻樂在其中。

他說:“弘揚正能量的事,再多也不覺得累!”

在王田夫的工作室裏,記者看到了他退休後18年來發表的作品,這些作品被整齊有序地堆疊在一個厚厚的大盒子裏,共有7000餘篇。

採訪中,王田夫思路清晰,表達流暢,能將每件事的時間節點和人物名稱詳盡地道來。

再過一個月,便是王田夫80週歲的生日,而此時的他仍然像是奮鬥在新聞第一線的年輕記者,精力充沛,孜孜不倦。“截至10月底,我今年已經發表80多篇新聞稿件。”王田夫笑着說。

究竟是什麼讓他常年保持着“高產”的狀態?

王田夫說,這大概是新聞的魔力。

雖然年近八旬,

但因爲時刻懷揣着一份

“一直在路上”的信仰,

王田夫看起來

身體比同齡人硬朗許多。

在他看來,保持年輕的心態,

對世界充滿好奇,不停地學習,

是最佳的養生方式。

“我不圖什麼名分,只要身體還行,就要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寫新聞,我要寫到不能動爲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