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半個多世紀以來,銀河系丟失了大量恆星,沒有人知道它們去了哪裏

“穹蒼之上,一片寂寥,羣星慢慢地閉上了眼睛。”

——阿瑟·克拉克《神的九十億個名字》

左圖舊照片正中的恆星,在右圖(2019年拍攝)中消失了。Beatriz Villarroel

恆星並不能永恆存在。一旦它們的核燃料耗盡,就會消亡。

恆星壽終正寢的方式可以確認的只有兩種。一種是緩慢地發展成行星狀星雲和白矮星;另一種則是突然爆發成爲超新星。

超新星在未爆發前亮度和普通恆星沒什麼區別,甚至會因爲距離遙遠而根本看不見。但一旦它們爆發,就會變得十分明亮。一顆超新星的亮度,可以是原來的千萬甚至上億倍,能夠壓倒它所在星系所有恆星亮度的總和。我們已經在宇宙中發現了許多超新星。超新星爆發也可以由一種特殊的雙星引起,但在銀河系中發現的超新星數量並不多。

然而實際上,銀河系中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的恆星卻很多。

它們也像超新星那樣,會突然增亮,然後消失。但它們的亮度又沒有超新星那樣高。

有人認爲,這些消失的恆星是“失敗的超新星”。也就是說,在理論上,某些質量極大的恆星在塌縮爲黑洞時,會消失得很徹底,其形成的黑洞會在短時內把周圍的一切都吞噬掉。因此我們最終看不到通常意義上的超新星爆發。

但是如果是這樣,那麼它們出現的頻率似乎又太高了。

最近,一個以斯德哥爾摩大學、西班牙加那利天文研究所Beatriz Villarroel爲首的國際科研團隊,對一批始自上世紀50年代的舊天文影像資料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在這半個多世紀中,在銀河系內15萬個候選天體內的15%內,至少有100顆恆星曾經一度增亮,然後消失,且再也不出現。

研究人員表示,在這些所謂的“暫現”天體身上,一定隱藏着某種我們所不知道的祕密。這種祕密多半是自然的,反映了某種極端且未知的天體物理學機制,但也難以排除另一種可能,即它們與地外文明的活動有關。

目前這些科學家正在尋求各方包括來自人工智能的協助,以求對這15萬個候選目標進行全面分析。

The Vanishing and Appearing Sources during a Century of Observations Project. I. USNO Objects Missing in Modern Sky Surveys and Follow-up Observations of a "Missing Star"

Short-lived light sources discovered in the sk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