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胃癌、腸癌……偶爾總能聽到身邊人患癌的消息……

  關注健康的人都把“防癌”提上了日程。防癌,除了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外,“體檢”似乎也顯得格外重要。癌症早發現和晚發現,也許結局完全不同。

  而體檢中,“腫瘤標誌物篩查”成了不少人追捧的檢測項目。但是,如果真的查出了“腫瘤標誌物”升高,就一定是癌症嗎?

  

  腫瘤標誌物升高了

  一定患癌症嗎?

  

  腫瘤標誌物,是反映腫瘤存在和生長的一類物質。查腫瘤標誌物主要是爲了:

  ① 高危人羣早發現:

  

  腫瘤標誌物檢測能發現早期無症狀腫瘤,可先於X線、超聲、CT、MRI或PET-CT等物理檢查;

  ② 監測腫瘤的治療效果:

  

  對於癌症患者來說,治療的如何,腫瘤是否有復發、轉移,醫生可以參考腫瘤標誌物來初步做個判斷。

  而腫瘤標誌物升高

  不代表100%是癌症!

  首先,腫瘤標誌物結果一般不會是“零”:

  因爲每個人的體內都有“癌細胞”的存在,生長出100多億個新細胞的同時,也會長出1-20個“癌細胞”。所以幾乎所有的腫瘤標誌物檢查結果都不會是“零”,有一個正常範圍,只要數值在正常範圍內就是正常的。

  我們的免疫系統能及時的處理掉這些癌細胞,所以一般人不易得癌。

  

  其次,腫瘤標誌物升高 ≠ 得了腫瘤:

  雖然說“腫瘤標誌物”絕大多數存在於惡性腫瘤中, 但良性腫瘤、正常組織也可能檢測出腫瘤標誌物。

  爲什麼?因爲飲酒、進補、服用某些藥物、炎症疾病等都可能導致“腫瘤標誌物”超標。例如肝癌的標誌物是AFP,肝炎病人也會導致肝癌標誌物上升。

  

  即使沒有癌症,但腫瘤標誌物持續異常,也可能說明身體在發出警報了——身體環境適宜癌細胞生存、免疫系統不能及時殺滅癌細胞、體內癌細胞偏多,就要注意身體健康了!

  總之,腫瘤標誌物僅僅只能作爲輔助診斷!

  發現異常還需要做CT、B超等影像學檢查。

  “腫瘤標誌物”更適合高危人羣的預防篩查和已經確診爲癌症的患者。

  

  不同腫瘤標誌物

  和這些癌有關!

  

  1.甲胎蛋白(AFP):篩查原發性肝癌,抽血檢查。

  2. 癌胚抗原(CEA):廣譜型的腫瘤標誌物,尤其是肺癌及消化道癌症檢測。

  3. 細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非小細胞肺癌的血清標誌物。

  4. 糖類抗原125(CA242):廣譜性腫瘤標誌物,主要針對早期卵巢癌,抽血檢查,可發現50%-60%的卵巢癌。

  5. 糖類抗原242(CA242):消化道腫瘤標誌物。

  6. 糖類抗原72-4(CA72-4):消化道腫瘤標誌物,尤其是胃癌。

  7. 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小細胞肺癌的血清標誌物。

  8. Free-β-HCG:生殖細胞腫瘤的特異性腫瘤指標物,與腫瘤惡化程度密切相關;

  9. 前列腺特異抗原(PSA):50歲以上男性篩查前列腺癌的腫瘤標誌物。

  10.鱗狀細胞癌抗原(SCCA):常見於鱗癌,主要是消化道、生殖道和呼吸道癌症,如宮頸癌、肺鱗癌、食管癌。

  11.糖類抗原19-9(CA19-9):消化道腫瘤標誌物,尤其是胰腺癌。

  12.癌抗原15-3(CA15-3):乳腺癌血清標誌物。

  沒有哪一種腫瘤標誌物的準確率能達到100%,一種腫瘤標誌物也可能與多種腫瘤相關。

  臨牀上常採用組合篩查的方式

  

  高出一倍或者持續升高

  要警惕!

  

  一般來說,如果檢查結果顯示升高得非常明顯,特別是增高超過正常值一倍、幾十倍,或動態觀察到持續增高的,說明有癌細胞在聚集。

  建議再複查一次,如果經過複查之後,確實是大幅度明顯升高,比如升高幾十倍,通常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就很大。

  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配合其他檢測手段來排除癌症,如B超、CT、磁共振成像等檢查,或做細胞病理學檢查。

  尤其是以下這幾種人:

  ■身體已經出現“癌症信號”的人;

  ■癌症高發區或有癌症家族史等高危人羣;

  ■嚴重污染廠礦企業的從業者;

  ■長期接觸致癌物質等高危人羣。

  防癌從生活做起!

  爲您

  推薦

  5個因素加速大腦衰老!如何延緩?這11種習慣讓大腦老得慢!

  痔瘡便血與直腸癌便血大不同,教你巧“辨”血!

  三年前體檢正常,三年後心梗死亡!元兇竟是這道家常菜!

  本文來源:健康時報

  圖片來源於網絡

  轉載編輯:李曉璇(實習) // 責編:李沛//監製:曹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