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黄油的流行好像是从近些年才开始,翻遍了一些旧时文人吃货留下的吃货日志中,都难以找到秃黄油的由来到底是有什么样的典故。

最接近秃黄油的应该是宋代食谱《山家清供》中的提到的蟹酿橙,它的做法似乎和秃黄油挨了点边,“大者截顶,剜去穰,留少液,以蟹膏肉实其内,仍以蒂枝顶覆之,入小甑,用酒、醋、水蒸熟,加苦酒入盐,供,既香而鲜,使人有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兴。”

据说最早的秃黄油出现在菜单上是在八十年代的苏州得月楼,小说《美食家》的作者陆文夫陪同一行人去就餐,一群文人吃货围着得月楼的菜单点评得不亦乐乎,看到赫然出现在菜单上的秃黄油,陆文夫当时说了一句瞎胡闹。所以,在那一场宴席中,大家都错过了秃黄油,好可惜。

今天,最好的秃黄油仍然是藏身于苏州,只不过身价倍增,最贵的秃黄油价格上过一百元一两。 在苏州甚至每年还要专门举办一场蟹宴,以螃蟹来做文章摆满一桌的花样,豪气和精致尽显。一桌蟹宴中,压场的就是秃黄油。

的确,一口即入魂的秃黄油来之不易。不仅厨艺要精,最费的却是人工。

做秃黄油最麻烦的是拆蟹,有一个数据说一吨螃蟹拆出来的膏和蟹仅有100斤。而且这还需要体格强壮的蟹才能拆得出来,制作秃黄油只取纯膏和纯黄,不能有一丁点儿的蟹肉。这就需要拆蟹的人手艺要求高,章法自存于心,不得有浪费,还不允许带入蟹肉。

最好的秃黄油的蟹膏和蟹黄的的比例为膏四黄六,这样熬出来的秃黄油回味悠长,且口感绵密。单纯以膏不行,太柔软回味无力,单纯用黄也不行,太过生硬却少了绵密细糯的口感。

接下就是考验厨艺,别以为拆出了蟹膏和蟹黄,秃黄油就会顺理成章而成了。碎不得,整不得,而且要介于腻或不腻中间。一般制作秃黄油需要用到猪油来提炼香味,更精致的做法是不用猪油,而是用整只的螃蟹炸制出来的蟹油熬制秃黄油。

这还不算,为了让一口秃黄油味道鲜且口感多重,熬汁秃黄油还要准备好一份料汁。料汁中要有姜汁、柠檬和一些香料等,以鸡汤来提升鲜味。

最后就是熬制了。以饱满的蟹黄加上肥美的蟹膏,在蟹油浸润下,再佐以料汁,这熬制的过程已经是鲜气飘飘,着实考验掌勺人的定力了。(能忍住不偷吃真是定力不浅)

与一份粉润油腻秃黄油最般配的莫过于一碗人间最普通的白米饭,也称为秃黄油捞饭,只需小小的一勺,再用勺子轻轻碾压拌匀,蟹膏蟹黄就包裹在饭粒上,令每一粒米都颜色金灿,鲜气飘飘,这一碗“黄金饭”真是令人要默念一万遍,人间真值得。

@头条美食 @头条美食联盟

#我和头条美食这一年#

#美食美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