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小力

▲ 模型照片 © 蔡有威 Yeou-Uei, Chai

光對我們的影響無形而直接,它是人類記憶塑造的重要部分。“試着回想最後一次看見螢火蟲是什麼時候?還有那到底是什麼地方?我可以想到那光景,然而卻想不起時間和地點。”生活中那些重要而微不足道的光景,是不是能讓我們想起片段的活動,而我們是不是能夠利用這些片段來拼湊出整個城市的面貌——就好像我們閉上眼就知道我們身在何處。

淡江大學建築系蔡有威(Yeou-Uei, Chai)嘗試利用本影、半影、視差、反射所產生的不同光的經驗做爲空間操作手法,用不同的光景去對應各個不同臺南元素所形成的建築物。一個能夠儲存臺南光影記憶的空間,一個可以展示所有屬於臺南過去與現今光景的場所,正在他的設計中緩緩成形。作品“閉上眼看Seeing with Eyes Closed”獲2018 UIA霍普杯二等獎。

設計起源Design Origin

當月光緩緩而迷濛顫動時,又或是炙熱的豔陽直接射入我們的眼睛時,能不能閉上眼睛,就讓我們知道我們身處何方?

我們對空間的記憶是脫離不了光的,所以光對我們的影響是多麼的無形卻直接。就如同The Weather Project,藝術家僅在室內設計如豔陽般的空間,人們就能運用有限的記憶,做出相對應的動作,自在地躺下、坐臥。

▲ 設計理念分析 © 蔡有威 Yeou-Uei, Chai

而記憶則是某些可以想起的過去,可以是文字或是畫面,讓我們回想起模糊的從前。但也正因我們在一天內看盡了無數的畫面,所以我們能記下來的往往很少。

▲ 設計理念分析 © 蔡有威 Yeou-Uei, Chai

在《挪威的森林》這本書中,我讀到了一段有趣的句子:

“我試着回想最後一次看見螢火蟲是什麼時候?還有那到底是什麼地方?我可以想到那光景,然而卻想不起時間和地點。”

因此,我在想這些重要的但卻微不足道的光景,是不是能讓我們想起片段的活動,而我們是不是能夠利用這些片段來拼湊出整個城市的面貌,就好像我們閉上眼就知道我們身在何處。

▲ 設計起源 © 蔡有威 Yeou-Uei, Chai

建築基地Building Site

選擇臺南爲建築的基地,是因爲現在的臺南就是由這些重要但微不足道的光景所組成的。在荷據時期,臺南從兩座古堡的興建,開始了這個城市的發展。在清領時期,臺南開始興建城牆,居民的生活開始在城市內蔓延。到了日據時期,臺南開始繼續擴張,但也因此發展出許多更細節的生活,有圓環、百貨公司、郵便局、火車站。

而現在的臺南則發展出更多的層次,居民在建築上增加了雨棚、招牌、盆栽等細節,無處不讓我們發現臺南的生機。因此,當將這些屬於這個城市的光景疊加再一起時,發現臺南充滿着不同時間所留下的痕跡,而屬於現在的臺南則是那些最微小的點,最重要但卻最微不足道的光景。

▲ 臺南歷史 © 蔡有威 Yeou-Uei, Chai

儘管臺南充滿了如此豐富的層次,但當我們記起這個城市時,不管是觀光客或是居民,我們還是習慣性地以這些標誌性的地標作爲這個城市的象徵。並且對於臺南,觀光客的記憶可能是這些歷史古蹟,這些屬於臺南過去的歷史。而居民的記憶則是這些距離居住空間100m內的巷子,他們很少會去那些觀光景點。因此,他們對於這個城市的記憶是不太相同的。當試着將這兩個模糊的光景拼湊在一起,雖然沒有辦法看見具體的輪廓,但卻能對臺南有更完整的想象,就好像閉上眼就可以知道我們身在何處一般。

▲ 光的記憶 © 蔡有威 Yeou-Uei, Chai

空間策略Space Strategy

當這些想法轉爲實際的空間,建築時,試着去想有沒有一個空間能夠儲存這些屬於臺南的光影記憶,一個可以展示所有屬於臺南過去和現在光景的場所。因此,在臺南衆多充滿着不同時間痕跡的景點中,我們選擇了赤崁樓旁的新美街作爲設計的基地。

在這條街的周圍不僅有荷蘭時期的赤崁樓、清朝時所留下彎曲的小巷,還有日據時期所規劃的圓環,更有現在臺南現代化後生活的痕跡。更重要的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元素所行成的光譜,從白色、紅色、綠色、藍色到黑色,這些色彩、材質使人們在無形中對於這地區有更強烈的記憶。再將這些鮮豔色彩背後的光影機制視爲光影的調色盤,透過白色空間所呈現的黑白,產生更爲純粹的臺南光景。

▲ 光譜 © 蔡有威 Yeou-Uei, Chai

而在這個社區中,設計了不同的居住單元,通過拆解居住的不同機能並放置在散佈的基地上,使旅人及居民在使用這些設施時,必須經過小巷、圓環、大街。無意識拉長的路徑成爲旅人及居民聯繫過去及現在的途徑,在行走的過程中所感知到的光景,形成一個屬於新美街的網絡,讓我們能夠閉上眼就知道我們身在臺南。

▲ 總平面圖 © 蔡有威 Yeou-Uei, Chai

▲ 軸測圖 © 蔡有威 Yeou-Uei, Chai

嘗試利用本影、半影、視差、反射所產生的不同光的經驗做爲空間操作的手法,去對應到各個不同臺南元素所設計成的建築物。

例如屬於廟宇屋檐下光的本影的光景,而其他分別是小巷、濾鏡、反射面等。

▲ 類型學 © 蔡有威 Yeou-Uei, Chai

最後在走過了一連串臺南的空間後,我們看見了過去以及現在的臺南,我們也許依稀記憶了那廟宇屋檐的顏色、窄巷內牆壁的觸感。他也許忘記了招牌上所寫的一字一句,但閉上眼睛後,他看見了那模糊的光景,那纔是屬於他心中臺南的模樣。

剖面圖© 蔡有威 Yeou-Uei, Chai

成果展示Drawings

▲ 設計圖紙 © 蔡有威 Yeou-Uei, Chai

巡展

霍普杯高校巡展正在火熱進行中,想要足不出校看展覽?想要爲多彩的校園生活增添一股清泉?霍普杯獲獎作品巡展期待走進你的校園,走到每一個學子的身邊!

聯繫方式:

《城市·環境·設計》(UED)雜誌社

聯繫人:劉春月

電話:18600687310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杏石口路50號,中間建築藝術家工坊3樓

About UED

UED願意以“愚者之心”

“不遺餘力”地傳遞設計之美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UED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UED Contact

[email protected]

投稿請發送至媒體合作郵箱

Explore More

UED官網|www.uedmagazine.net

新浪微博| UED城市環境設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