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3月,在武汉邮科院一间实验室里,44岁的赵梓森拉出了一根17米的玻璃细丝。从此,中国第一根石英光纤诞生。

2001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建立了首个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光谷”!

光谷以“光”为名,也以“光”闻名,这束光,从此照亮了一座新城!

用一个词来形容光谷,你会想到什么?十有八九的武汉人都说出:“变化”!

十年前的光谷,是这样的

五年前的光谷,是这样的

而今天的光谷,是这样的

2007年光谷步行街第一期开街,成了光谷商圈飞速发展里程碑的事件,2012年地铁二号线的开通,让光谷站“一站成名”。

到了今天,“关山大道”这条网红街,沿途的光谷软件园、光谷天地、光谷新发展国际中心、光谷创意大厦……光谷的黄金中轴线,成了属于武汉的千亿大道!

这十几年,光谷带给大家的惊喜一波接一波,中国光谷,一个“宇宙的中心”即将要腾飞!

科技光谷:用一束光,照亮一座城

一篇来自“星球研究所”的推文——《什么是武汉》,让大武汉火爆全球,“江湖”“码头”“人间”3个关键词,抓住了武汉的精髓。

文中对光谷的描述是:“它是中国光通信领域最强的科研基地,每天申请的专利数量高达70项,其光纤光缆市场占有率达到中国的66%、世界的25%”。

只不过,这些仅仅只是光谷创新的一角......

武汉军运会期间,央视转播团队的工作人员龙震宇接受采访时就提到,“我知道武汉不光有黄鹤楼,还有光谷,知道它是全球最大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这一次来,我发现光谷不光有光电子,还有其他产业,超前布局,这里发展潜力巨大”。

就在上月底,《南方日报》曾连发3篇重磅报道,用“孵化大道”、最有“面”子、“武汉式崛起”来探寻光谷高质量发展路径:武汉将用3—5年时间,打造光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集群。

而光电子信息产业,就是中国光谷参与全球竞争的主力军,最有希望率先突破万亿规模,成为武汉首个世界级产业集群。

一年前,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小米武汉总部大楼动工仪式上说:未来小米将以万人规模来规划武汉总部,打造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高地。

和小米一样,全球最大的联合办公超级独角兽wework、国内最大的资讯平台之一——今日头条、国内和东南亚区域最大的IT系统集成商——伟仕佳杰……光谷集聚了1800多家互联网企业,近70家知名企业在这里设了第二总部。

光谷这座青年之城,正在集聚海内外人才,培植创新创业土壤,向着“世界光谷”的梦想进发。

小米武汉总部大楼梦想光谷:“世界再大,我也要回家”

去年的6.18,杭州工作的武汉姑娘王颖在小红书上购买了一款“有光”行李箱,收到快递后包装里除了行李箱,还有张卡片,上面写着:“世界再大,也要回家。”她不禁会心一笑。

不久之后,王颖回到了武汉,并入职了小红书光谷总部,她说:“小红书给予年轻人美好的力量,陪伴成长,我想,是时候回归初心,回到家乡了。”

像王颖这样出外闯荡一番,最后回归武汉,来到光谷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更多的则是来至光谷不同高校的毕业生,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操着不同的口音——都说年轻人聚集的地方,想法会特别超前,大家也更加相互尊重和包容。

这种尊重和包容。在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的领导看来,也正是光谷的魅力所在:“光谷有活力,有无限的可能,它提供了一个舞台,让年轻人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只要他们敢想敢做。”

13年前,张文明从武汉理工大学毕业,南下打拼一年后,重新回到光谷创业,从事的是游戏行业,摸爬滚打多年之后,2014年,他和搭档陈少杰决定创办斗鱼直播。

当初团队只有20多人,五年时间,斗鱼经过几轮融资,迅速在光谷崛起,今年7月在美国上市,市值超250亿元,跻身湖北上市企业市值前十。

正如光谷咖啡创投的总经理李儒雄所说:“年轻人脑袋里总能蹦出新奇的想法,我愿意去发掘其中的好故事,投资年轻人的梦想”。

过去6年间,他通过咖啡创投,扶持了1000多家创业公司。这家咖啡厅,也正是光谷创新创业氛围的一个缩影,是光谷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核心文化:“敢于冒险、崇尚成功、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时尚光谷:见证着你我的青春回忆

12月初的光谷,光谷广场综合体的地标性雕塑“星河”附近,一场特别的半程马拉松塞正在开跑。31家光谷高新企业方阵,里面不乏有院士、博士,过半数参赛者都拥有硕士以上学历。

另一头的时见鹿书店,大专院校文艺青年扎堆的“朝圣地”,每个人都在享受难得的冬日暖阳。

关山大道上的K11光谷店,“探见光谷”艺术展吸引了不少亲子家庭,年轻的妈妈带着小朋友一边看,一边评头论足。办展人和看展人,都是不到30岁的年轻人。

光谷世界城里,优衣库、21Forever人满为患,Apple体验店里挤满了想要尝鲜的科技潮人,楼上的美食街,一排队就得等两三个钟头的网红火锅馆子,依然香味四溢......

随着夜晚的临近,周围的市民开始多了起来,“星河”的灯光也变得更加绚丽多彩,配合金黄的夕阳,大家纷纷拿起手机,放慢了脚步。

家住中南民族大学的原卉,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她说:“十多年前想去附近溜达,最多也只有鲁巷广场选择,到了周末,朋友们也就是彼此串串门,逛街还是要坐公交去司门口,太远了。”

自光谷步行街开街以及陆续的几个风情街、世界城、国际广场开业,1350多米长的步行街集合了世界各地的吃喝玩乐。原卉突然发现,自己这几年再也没有去过司门口了。

据统计,180万光谷人,有7成以下为35岁以下年轻人。

从无处可逛,到根本逛不完,光谷这十多年的时尚蜕变之旅,你感受到了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