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下午,历时4小时45分钟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带着连云港灌云90后小伙张付玉体温的21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搭乘当天的高铁被送往北京,为一名5岁白血病女孩送去了新生。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张付玉4岁丧父后母亲改嫁,从小先由奶奶抚养后随伯父生活,命运虽然坎坷,却懂得感恩,得知自己的骨髓配型成功后,他坚持健康饮食,加强锻炼,最终成功完成了捐献。

△打动员剂

今年27岁的张付玉来自连云港市灌云县南岗乡,4岁时,父亲过世,母亲改嫁,他便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年迈的奶奶无力维持他继续读书,不得不因贫辍学。生活的困苦和磨难没有击垮他,反而让张付玉更加的坚强。2014年,奶奶去世后,他又跟着在县城郊区开着一个农机修理门市的伯父张名金生活。随着伯父年纪大了,张付玉就在堂哥张义鹏的修理厂打工。

△检查身体

奶奶和伯父一家对他的收养让张付玉更加地珍惜生活、感恩家人。2009年2月的一天,张付玉刚过完18周岁生日,去县城办事的他路过采血车,听到“献血可以救命”的宣传,他毅然参加了无偿献血。“无偿献血让我那个生日变得更有意义。因为我已经成年了,要更多地学会承担、懂得付出。”截至目前,张付玉已无偿献血11次,献血量达3600毫升。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多,他对“无偿献血无害健康、有益他人有益社会”的了解也越多越多。2016年12月,在血站工作人员的动员下,张付玉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当时就心想着要是能救人就好了”,这个小小的心愿一直埋藏在他的心底,一直到今年6月接到灌云县红十字会初配成功的电话,张付玉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通过网络查询,张付玉了解到,在我国每年有近百万患者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仅白血病患者每年新增4万余人。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在于患者与捐献者两者的HLA分型必须相合,这种相合率在同卵双生兄弟姐妹之间为100%,在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之间为25%。现在大多数青少年是独生子女,要想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只能依靠社会上非血缘的志愿捐献者提供配型相合的造血干细胞,但非血缘关系中HLA相合率约为1/400~1/10000。他还详尽地了解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流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随后,张付玉开始了“养身”计划,健康饮食、强身健体、严控感冒。

△捐献时很放松的张付玉

到了9月份体检的时候,张付玉被查出甲状腺有个结节以及肾上有个小囊肿,其他各项指标都很正常。这让他很揪心,万一不能捐献怎么办?后经了解,医生说这两个小问题不影响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张付玉心里的石头这才放下。

在张付玉全力以赴“备捐”的时候,他的堂哥、堂嫂表示理解和支持,并表示在他捐献期间,厂里的活由张义鹏“顶工”,由疼爱他的伯父张名金陪同去南京捐献造血干细胞。

△与伯父合影

11月16日,张付玉在伯父以及灌云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赶赴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开启他的“义捐之旅”。11月21日下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号楼8楼血液科,历时4小时45分钟的造血干细胞采集终于结束,此举也使张付玉成为江苏省第690例、连云港市第20例、灌云县第6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随后,等候在这里的北京道培医院医生立即护送21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搭乘当天的高铁返回,为一名5岁患有白血病的女孩实施移植手术。

△阅读感谢信

与移植医院医生一同来到南京的,还有那位患者父亲的感恩信。“远方的亲人……感谢您的无私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她今年只有5岁,还不会写字,就让我这个父亲代她写这封信吧!等孩子慢慢长大懂事了,我们一定会言传身教,让她做一名骨髓志愿者,也会教育她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向社会撒播爱心,将您的这份爱和善念传递下去,带给更多人光明和希望。”

△患者父亲写的感谢信

(通讯员供图)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通讯员 夏兴俭 王丹丹 记者 王晓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