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下午,歷時4小時45分鐘的造血幹細胞採集,帶着連雲港灌雲90後小夥張付玉體溫的216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搭乘當天的高鐵被送往北京,爲一名5歲白血病女孩送去了新生。現代快報記者瞭解到,張付玉4歲喪父後母親改嫁,從小先由奶奶撫養後隨伯父生活,命運雖然坎坷,卻懂得感恩,得知自己的骨髓配型成功後,他堅持健康飲食,加強鍛鍊,最終成功完成了捐獻。

△打動員劑

今年27歲的張付玉來自連雲港市灌雲縣南崗鄉,4歲時,父親過世,母親改嫁,他便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年邁的奶奶無力維持他繼續讀書,不得不因貧輟學。生活的困苦和磨難沒有擊垮他,反而讓張付玉更加的堅強。2014年,奶奶去世後,他又跟着在縣城郊區開着一個農機修理門市的伯父張名金生活。隨着伯父年紀大了,張付玉就在堂哥張義鵬的修理廠打工。

△檢查身體

奶奶和伯父一家對他的收養讓張付玉更加地珍惜生活、感恩家人。2009年2月的一天,張付玉剛過完18週歲生日,去縣城辦事的他路過採血車,聽到“獻血可以救命”的宣傳,他毅然參加了無償獻血。“無償獻血讓我那個生日變得更有意義。因爲我已經成年了,要更多地學會承擔、懂得付出。”截至目前,張付玉已無償獻血11次,獻血量達3600毫升。隨着獻血次數的增多,他對“無償獻血無害健康、有益他人有益社會”的瞭解也越多越多。2016年12月,在血站工作人員的動員下,張付玉加入了中華骨髓庫。“當時就心想着要是能救人就好了”,這個小小的心願一直埋藏在他的心底,一直到今年6月接到灌雲縣紅十字會初配成功的電話,張付玉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通過網絡查詢,張付玉瞭解到,在我國每年有近百萬患者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僅白血病患者每年新增4萬餘人。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的關鍵在於患者與捐獻者兩者的HLA分型必須相合,這種相合率在同卵雙生兄弟姐妹之間爲100%,在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姐妹之間爲25%。現在大多數青少年是獨生子女,要想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只能依靠社會上非血緣的志願捐獻者提供配型相合的造血幹細胞,但非血緣關係中HLA相合率約爲1/400~1/10000。他還詳盡地瞭解了造血幹細胞捐獻的流程,以及相關注意事項。隨後,張付玉開始了“養身”計劃,健康飲食、強身健體、嚴控感冒。

△捐獻時很放鬆的張付玉

到了9月份體檢的時候,張付玉被查出甲狀腺有個結節以及腎上有個小囊腫,其他各項指標都很正常。這讓他很揪心,萬一不能捐獻怎麼辦?後經瞭解,醫生說這兩個小問題不影響造血幹細胞的捐獻,張付玉心裏的石頭這才放下。

在張付玉全力以赴“備捐”的時候,他的堂哥、堂嫂表示理解和支持,並表示在他捐獻期間,廠裏的活由張義鵬“頂工”,由疼愛他的伯父張名金陪同去南京捐獻造血幹細胞。

△與伯父合影

11月16日,張付玉在伯父以及灌雲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趕赴南京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開啓他的“義捐之旅”。11月21日下午,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2號樓8樓血液科,歷時4小時45分鐘的造血幹細胞採集終於結束,此舉也使張付玉成爲江蘇省第690例、連雲港市第20例、灌雲縣第6例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隨後,等候在這裏的北京道培醫院醫生立即護送216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搭乘當天的高鐵返回,爲一名5歲患有白血病的女孩實施移植手術。

△閱讀感謝信

與移植醫院醫生一同來到南京的,還有那位患者父親的感恩信。“遠方的親人……感謝您的無私給了孩子第二次生命,她今年只有5歲,還不會寫字,就讓我這個父親代她寫這封信吧!等孩子慢慢長大懂事了,我們一定會言傳身教,讓她做一名骨髓志願者,也會教育她成爲一個善良的人,向社會撒播愛心,將您的這份愛和善念傳遞下去,帶給更多人光明和希望。”

△患者父親寫的感謝信

(通訊員供圖)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 (通訊員 夏興儉 王丹丹 記者 王曉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