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爲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激發人才創新創業創造活力,青島市市南區在全區範圍內按照“全出競進”的原則,從企業管理、產學研、現代服務業、衛生、教體、社科文化、技能、綜合8個類別中選拔出拔尖人才百餘名。半島網擬邀請其中20位拔尖人才製作系列專訪,聆聽他們的成才故事。

劉海巖,一名在幼教崗位上辛勤耕耘了30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在青島市學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按照組織安排,1998年,她來到市南區實驗幼兒園擔任園長,並將“創造教育”確立爲辦園特色,這裏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無不浸染着她的汗水與心血。爲了將優勢教育資源擴大化,幼兒園分別於2010年和2015年開辦了延吉路分園和延福分園,三足鼎立的集團化辦學模式擦亮了“創造教育”的文化品牌。

兩次“圈地”

從過去的“一園”變成現在的“三園”,市南區實驗幼兒園在硬件設施方面的升級改造離不開園長劉海巖的兩次“圈地”。

第一次“圈地”發生在劉海巖剛調入市南區實驗幼兒園擔任園長不久。“我剛到這裏的時候,幼兒園只有一個小院子,進出都要穿過一片綠地,經常有野貓野狗亂竄,還有人隨地大小便,既不衛生,也不安全。”劉海巖說,小朋友良好的衛生習慣是在幼兒階段培養教育的,作爲幼兒園更加要保證孩子的安全和衛生。

“當時我四處打聽綠地的歸屬問題,想着能不能把這片閒置的綠地利用起來。”爲此,劉海巖跑斷了腿、磨破了嘴。在市南區教體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多方協調,最終規劃局同意將這片綠地劃撥給幼兒園作爲孩子們的活動場地。

在取得了土地使用權後,劉海巖找到施工隊準備壘上院牆。這一“圈地”行爲,遭到了周圍個別居民的強烈反對,好幾次白天剛砌好的牆到了晚上就被推倒了。“我覺得這樣不是辦法,就把老師們組織起來輪流值夜班。”爲了捍衛幼兒園的“領地”,劉海巖帶着老師輪流站在院子裏值守了半個月,居民們看見劉海巖這麼執着,再加上砌牆的水泥變硬,牆也推不倒了,“圈地”的第一步算是成功了。

爲了緩和與居民之間的矛盾,院牆建好後,劉海巖找了專業設計人員,把院子設計得像小花園一樣,一到春天花開滿園。“我們把居民請進幼兒園參觀,他們看見原本荒廢的綠地煥然一新,再加上很多居民的孩子也在幼兒園上學,這樣一來,綠地問題徹底解決了。”這次“圈地”不僅幫幼兒園擴大了面積,爲孩子們爭取到戶外運動的場地,也爲幼兒園後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次“圈地”發生在2017年,延吉路分園的院子外也有一塊空地,情況跟之前差不多。有了第一次“圈地”的經驗,在多個部門的幫助下,最終1000多平方米的土地劃撥給延吉路分園,用來給孩子做活動場地。“我們建了十幾塊種植園地,讓孩子和家長一起體驗播種、管理和收穫的樂趣。在市南區這麼寸土寸金的地方,能有這麼一大塊場地給孩子們使用,這是很多幼兒園做不到的。”劉海巖自豪地說。

創造教育

除了硬件設施的升級,幼兒園開創性地以“創造教育”作爲辦園特色。“上世紀90年代末,國家開始試行學前教育改革,青島的學前教育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當時教育局要求,示範園必須要有自己的課程和特色。我們作爲實驗園,肩負着教育示範和教學實驗的功能,更要走在改革的前列。”

在選擇教育特色時,劉海巖認爲,幼兒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特長,而是基礎教育,培養孩子的興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如果單純選擇某項技能作爲教育特色可能會扼殺孩子的其他興趣和天分。“當時我們剛剛意識到教育缺少創新精神的培養。作爲一個幼兒教育工作者,我有責任和義務,爲孩子播下創造的種子,打下良好的基礎。”

最終幼兒園決定將“創造教育”作爲辦園特色,幼兒園以知名教育學家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作爲指導思想。因爲沒有成功經驗可借鑑,劉海巖一步一步摸索前行。“剛開始我們對創造思想的認識非常片面,覺得創造思想就是培養創造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發散性,以小遊戲作爲我們創造教育的最初切入點。”隨着教學活動的不斷深入,她發現孩子的創作性體現在方方面面,僅靠小遊戲是遠遠不夠的。

“我們在幼兒園的各個角落裏投放了大量廢舊材料,讓孩子們在與材料、環境的互動中,手腦並用,以物代物,一個紙盒在他們手裏剪一剪、貼一貼可能會變成某種小動物。”此外,幼兒園還開展了各種創意美術活動、戲劇大舞臺活動、創意遊戲活動,每次模式不固定,充分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整套課程設計也不是想當然就做出來的。”劉海巖舉例說,幼兒園申報了國家級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課題。他們曾經申報過一個省級重點課題《培養幼兒教師創造特質的策略研究》,課題研究歷時一年。劉海巖說,之所以申報這個課題,是因爲發現培養孩子的創造性,首先需要老師具備創造性的觀念。“我們每次申報課題,都是根據當時的教學需要申報的。”目前幼兒園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仍然在不斷調整和優化中,以便適應孩子們的成長需求。

家校合作

隨着“80後”、“90後”家長越來越多,家校關係變得越來越微妙。劉海巖說,現在幼兒園除了要教育小朋友,很大一部分精力花在跟家長的溝通上,比如有些家長比較有主見,也因爲特別有主見,造成了新的溝通障礙,特別是小班剛入園的家長,問題更加突出,“家長和幼兒園的關係就像是一輛自行車上的兩個輪子,缺了誰,車子也動不了。”

爲此,每年新生一入園,劉海巖都會主持召開兩個多小時的新生家長會。爲了消除家長的不信任感,劉海巖的研究課題開始向家庭教育延伸。“我們幼兒園秉承開放辦園的原則,成立了‘四會三團一校’,讓每個家長參與其中,不定期走進幼兒園,監督我們的教學。”

在她的努力下,新生家長和幼兒園的矛盾一般在新生入園一個月後有所緩解。“家長們看到孩子入園後的變化和我們老師的辛勤付出,慢慢體會到我們幼兒園教育的用心,家校關係逐漸配合融洽,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起來也相對順利多了。”

“每年孩子畢業的時候,有些家長給老師送錦旗,因爲孩子已經畢業了,家長沒有任何功利目的。收到這樣的錦旗,讓我特別有成就感。孩子成長了進步了,家長信任了滿意了,我們就成功了。孩子的點滴成長令我們欣喜,家長的認可令我們暖心。”劉海巖欣慰地說。

在劉海巖園長的帶領下,市南區實驗幼兒園先後獲得首批全國藝術教育示範園、山東省學前教育先進集體、山東省十佳幼兒園等稱號,多次承接國際、全國、全省、全市等會議,並提供觀摩現場,發揮了實驗幼兒園的示範帶動作用。教師們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90%以上的教師撰寫的論文在國家、省、市、區級獲獎或發表;7名教師在省、市優質課評選中分獲一等獎,80%的教師獲得省、市、區公開課;50%的教師獲市區級以上教育能手、優秀教師、等稱號、培養了多名骨幹教師,10餘名教師走上了領導崗位。

志在頂峯的人,絕不會因爲留戀半山腰的奇花異草而停止攀登的腳步。劉海巖將帶領她的教師團隊在創造教育的道路上不斷奮進,讓孩子們在多姿多彩的活動中張揚個性、發揮靈感,讓童心大放溢彩,讓夢想揚帆遠航!

記者 徐圓,照片由本人提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