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蔘 CODONOPSIS RADIX

來源

  本品爲桔梗科植物黨蔘 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素花黨蔘 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var.modesta (Nannf.)L.T.Shen或川黨蔘 Codonopsis tangshen Oliv.的乾燥根。

  

  

相關名

  臺黨、潞黨蔘、西黨、漢中黨、文黨、文元黨、晶黨、東黨、遼黨、中靈草、上黨人蔘。

  

  

圖片

  來源教材

  

  

產地

  主產于山西、陝西、甘肅、四川等省及東北各地。

  

  

採收加工

  秋季採挖,除去地上部分及鬚根,洗淨泥土,曬至半乾,反覆搓揉3~4次,曬至七八成干時,捆成小把,曬乾。

  

  

性狀鑑別

黨蔘

  呈長圓柱形,稍彎曲,長10~35cm,直徑0.4~2cm。表面灰黃色、黃棕色至灰棕色,根頭部有多數疣狀突起的莖痕及芽,每個莖痕的頂端呈凹下的圓點狀;根頭下有致密的環狀橫紋,向下漸稀疏,有的達全長的一半,栽培品環狀橫紋少或無;全體有縱皺紋和散在的橫長皮孔樣突起,支根斷落處常有黑褐色膠狀物。質稍柔軟或稍硬而略帶韌性,斷面稍平坦,有裂隙或放射狀紋理,皮部淡棕黃色至黃棕色,木部淡黃色至黃色。有特殊香氣,味微甜。

  素花黨蔘(西黨蔘)

  長10~35cm,直徑0.5~2.5cm。表面黃白色至灰黃色,根頭下緻密的環狀橫紋常達全長的一半以上。斷面裂隙較多,皮部灰白色至淡棕色。

  川黨蔘

  長10~45cm,直徑0.5~2cm。表面灰黃色至黃棕色,有明顯不規則的縱溝。質較軟而結實,斷面裂隙較少,皮部黃白色。

  飲片 黨蔘片

  呈類圓形的厚片,外表皮灰黃色、黃棕色至灰棕色,有時可見根頭部有多數疣狀突起的莖痕和芽。切面皮部淡棕黃色至黃棕色,木部淡黃色至黃色,有裂隙或放射狀紋理。有特殊香氣,味微甜。

  米炒黨蔘

  形如黨蔘片,表面深黃色,偶有焦斑。

  

  

性味歸經

  甘,平。歸脾、肺經。

  

  

性能特點

  本品甘補而平,不燥不膩,入脾、肺經。 補氣之力遜於人蔘,多用於脾肺氣虛之輕症。 又兼生津、養血,可治津虧、血虛等證。

  

  

功效

  補中益氣,生津養血。

  

主治病證

  (1)脾氣虧虛的食慾不振、嘔吐泄瀉。

  (2)肺氣虧虛的氣短喘促、脈虛自汗。

  (3)氣津兩傷的氣短口渴。

  (4)血虛萎黃,頭暈心慌。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3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雖性平,但甘補,故實熱證不宜服。

  

  

藥理

  本品有調節胃腸功能、保護胃黏膜、促進胃潰瘍的癒合、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抗應激能力、增加紅細胞、白細胞數和血紅蛋白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強心、調節血壓、抗心肌缺血、改善學習記憶、抗菌等作用。

  

  

故事

  雖然如今我們國家很多地方如陝西、甘肅、東北等都已成規模地開始種植黨蔘,但黨蔘的老家卻是在山西潞州,古稱"上黨"的一片區域。所以,現今依舊有很多人執迷於購買山西原產黨蔘,他們認爲只有這裏產的黨蔘最爲地道。這片土地上的陵川縣所產黨蔘品質很好,也被北京同仁堂認可成爲黨蔘的專供產地。"五花芯"是陵川黃松背一帶所產的一個名貴黨蔘品種,切開參體後,斷面紋路像盛開的五瓣花一樣,所以起名叫五花芯。藥界流傳這樣一句諺語:"千斤參,萬斤參,不如黃松背的一棵五花芯。"陵川縣以東有一王莽嶺國家地質公園,在這裏流傳着一個關於"花芯姑娘"的故事。

  傳說古時候黃松背村流傳着一種疾病,人們不想喫飯、日夜咳喘、身上無力、田裏的禾苗也荒蕪了。村裏有戶人家養了五個女兒,依次叫大花、二花、三花、四花、五花,父母早亡,她們從小跟着爺爺在山上採藥,略懂一些藥性和醫道。五姐妹眼看爺爺和鄉親們臥病在牀,決心走出去訪求名醫。她們翻山越嶺走了三天三夜來到王莽嶺的深山峽谷中,找到了一位鬚髮全白已經病入膏肓的採藥老人,她們向老人請教,老人交給她們一包藥材,當她們問老人這是什麼藥、怎麼採怎麼種時,老人斷斷續續告訴她們:"一半陰、一半陽,放罷炮、掛鈴鐺,晚上握、白天涼,一出世、救蒼桑。"沒等說完就斷了氣。五姐妹急忙把藥帶回村中煎熬了許多,家人和鄉親們喝了,感覺心清氣爽,恢復了體力,下地幹活,村子裏重現了往日的生機。之後的幾年,五位姑娘根據老人的教導,終於懂得了黨蔘的得來之法,只不過經過她們之手種出的黨蔘切斷後居然是五瓣花的芯,這就誕生了"五花芯"。

  

  ——END——

  加入瘋狂中醫基礎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