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下午,市中區舉行“國家標準化社區商業中心”授牌儀式暨社區商業工作經驗交流會,意味着郎茂山社區商業中心以“一站式”、多功能、高品質的經營模式,成爲全省首個“國標”級社區商業中心。

  此次授牌儀式的舉行,不僅代表着市中區在社區商業發展水平上的一個新的跨越,更爲如何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數,解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帶來了亮點。今年以來,市中區將“民生品質更實”的理念放在顯著位置,認真對照年初公開承諾的“12100”民生工程,從便民生活改善,到宜居環境打造,再到不讓民生“掉空裏”,不斷爲“民生清單”加碼,讓市中人獲得感、幸福感十足。

  率先垂範引領社區商業新模式

  社區是居民百姓賴以生存的基石,而發展社區商業則是滿足社區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隨着全市拆違拆臨工作的強力推進,市中區拆除部分臨時興建的社區農貿市場、便利店、肉菜店,這在客觀上也給社區居民的生活帶來了一定的不便。

  爲在“後拆違時代”托起民生保障,市中區緊密對標市委、市政府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要求,在去年6月9日啓動“國家標準化社區商業中心”項目創建活動,並於去年7月24日在山東振大實業有限公司舉行全國首家“國家標準化社區商業中心試點項目”授牌儀式。通過對現有建築改造裝修、設立專項配套扶持資金、吸納企業參與建設等一系列措施,市中區努力打造集多種服務功能於一體的“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標準化社區商業中心”,開創社區商業發展的新局面。

  “一站式”服務讓社區生活更便民

  經過1年多的發展,這處位於郎茂山路2號、運營面積約1萬平方米的“國家標準化社區商業中心”——郎茂山社區商業中心,讓周邊陽光100、泉景天沅\中海國際等多個大型社區及省、市機關單位宿舍6萬多居民生活有了保障。

  據瞭解,該中心包括“便利購物”“貼心服務”“品質生活”三大版塊,涵蓋60餘類服務項目。其中,一期工程“便利購物”版塊中的郎茂山農產品市場運營面積約3600平方米,經營範圍包括瓜果蔬菜、副食糧油等,市場內有空調及通風換氣系統、LED高清P4顯示屏、民警值班室等。目前市場每天客流約1萬人,充分體現出“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重要作用。二期工程於今年9月21日試營業,整個社區商業中心全面運營後解決了600餘人就業。

  惠民舉措落地讓幸福指數提升

  今年以來,市中區牢固樹立“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羣衆的所思所盼、所急所需,提出大力實施“12100”民生工程,即12大類100項民生紅利,從市民身邊小事入手、從細處着力,使羣衆從身邊小事中感受“市中溫度”。

  在這片不斷發展的熱土上,羣衆生活更加有保障:1—9月份,市中區累計實現就業再就業1.43萬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245萬元,發放城鄉低保金1558萬元,對4800餘戶困難家庭進行了各類救助,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98戶、957人和9個市級貧困村全部實現脫貧摘帽。教育品牌不斷擦亮:解決學校大班額問題,實現集團化辦學100%全覆蓋,出臺《中心城區基礎教育設施三年建設規劃》,到2020年規劃新增幼兒園429班、小學369班、初中150班、九年一貫制學校188班。社會事業持續推進:積極開展家庭醫生簽約,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已成立家庭醫生團隊200個,紮實做好12345熱線辦理,1—9月份,共受理14.32萬件,即時辦結率98.85%。

  環境品質方面,市中區堅持把城市提升工程作爲一項發展工程、民生工程,前3季度累計拆除違法違章建設3060處、344萬平方米,新增“口袋公園”72處,新增綠地近60萬平方米、改建綠地16.65萬平方米,對總面積164萬平方米的20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提升,完成既有住宅電梯加裝15部,讓市中“面子”“裏子”同步提升。

  以民爲本打造宜居宜業市中

  安全是幸福的基礎,關乎社會和諧發展。市中區大力推進“市中雲眼”微視頻系統建設,全區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實現全覆蓋;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目前已打掉惡勢力犯罪集團2個、惡勢力團伙2個,破獲涉惡類共同犯罪案件6起,抓獲犯罪嫌疑人61人,檢察院審查起訴2起,法院判決1起。

  此外,市中區在提升服務效能方面力度同樣不減。市中區確定區級政務服務“一次辦好”事項725項,制定“零跑腿”事項14項、“只跑一次”事項281項、“你不用跑我來跑”事項226項,開展“3137”流程優化,將全部行政許可事項確定爲3個環節,簡單事項現場1小時內辦結,無需現場察看的綜合事項3天內辦結,需現場察看的複雜事項7天內辦結。市中區整合涉企證照事項,實現“四十五證合一”,符合條件的新開辦企業即時領取營業執照,並且實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席位註冊、集中註冊”,着力打造宜居宜業環境。

  記者李明王國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