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命令徐達和常遇春率領大軍北伐,一路上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元惠宗因痢疾死在應昌府,終年五十一歲。其子愛猶識理達臘繼位後北逃,史稱元昭宗。元嗣君北逃後,其子買的裏八剌和五萬多部衆被明軍俘虜。

  當時天下大旱,百姓叫苦不迭。一般來說,古代百姓遇到這種情況,都會拿出豬羊等物品,祭拜龍王和河神,祈求他們早日降雨。太祖皇帝眼看百姓受苦,心裏頭不是滋味,於是決定齋戒。他命令後宮嬪妃全部親自下廚做飯,皇太子諸王也一律必須在齋所喫飯,不得在外面花天酒地。誰要是觸犯了齋戒的禁令,一定嚴懲不貸。

  按理說,皇帝親自帶頭齋戒已屬不易,也算誠心了,但是朱元璋覺得不夠,還要親自禱告上蒼。

  六月一日,太祖皇帝穿着草屨,一身素服,帶着文武百官,一路步行到山川壇(即現在的北京先農壇),親自祈求上蒼,希望早日降雨。禱告結束後,他也不着急回宮,竟然就在原地露宿,一住就是三天,回來後又繼續喫齋。可惜上蒼似乎不買朱元璋的賬,就是不降一滴雨。

  朱元璋一看情況不妙,只能繼續加碼,以表誠意。次日(就是四號),他又下令犒賞全軍將士,大赦天下,釋放了許多囚犯,還命有關部門四處尋訪精通經術懂得治國之道的人才,問問他們該如何是好。

  太祖皇帝一口氣做了那麼多動作之後,老天爺還真被他的真誠所感動了。史書上記載,五日,磅礴大雨,百姓們無不喜出望外。這老天爺也真是又意思,要麼不下雨,要麼就一次下個夠。

  又過了十日,李文忠進宮向太祖皇帝報捷了,還押着買的裏八剌等俘虜到了京師。當時文武百官紛紛請求皇帝舉行獻俘禮。

  所謂獻俘禮,就是重大戰爭結束後,大軍得勝凱旋迴朝的時候,先要在太廟祭拜祖宗,然後要在午門向皇帝敬獻戰俘,藉以揚顯國威。

  不過,太祖皇帝卻不以爲然,說道:“周武王討伐殷商的時候有用過這種方式嗎?”

  朱元璋之所以這樣反問,很顯然不贊成這獻俘禮,不過有個中書省的官員情商不高,不太會揣摩聖意,反駁說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舉行過這種禮儀。

  朱元璋一聽,心裏頭不爽,“小樣,我書讀得少,你可別騙我。”

  他看了看那個官員,說道:“唐太宗用過這種禮儀,只是對待王世充罷了。倘若他遇到隋朝子孫,恐怕不會這樣了吧。”

  那個官員無言以對,最後獻俘禮取消。

  太祖皇帝認爲李文忠的捷報有太多輕浮誇大之辭,心中不悅,於是對宰相說:“元朝統治中國百年,我和你們父母都賴其生養,你們爲何要用如此輕浮刻薄之言,快點改掉吧。”最後,朱元璋封買的裏八剌爲崇禮侯。

  自古以來,多少英雄豪傑取得了一時成功而得意忘形,最後身敗名裂。當時朱元璋已然登基稱帝,卻還能如此謙虛謹慎,善待俘虜,確實令人稱道,也值得後人學習。

  ------------------------------------------------------------------------------------------------謝謝閱讀,歡迎訂閱收藏與轉發!本站作品都是本人的原創作品,請勿轉載,謝謝大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