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胡明春表示,起航後的中電國睿集團有限公司,以探測感知的體系設計、技術創新、產品研發、裝備製造、系統集成和信息服務爲主業,加快內部業務協同整合,着力構建產業核心競爭力,積極融入服務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充分利用上海創新特區、江蘇創新名城地域優勢,爲高質量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和新南京共同奮鬥。而此次由十四所(南京)、二十三所(上海)組建成立的中電國睿集團有限公司,更爲打造國內唯一覆蓋陸海空天全領域大型電子信息企業集團奠定了堅實基礎,蘇滬兩地大院大所的聯合形成了創新資源的“強磁場”、高端的“智囊團”、得力的“同盟軍”。

10月1日國慶閱兵式上,當空中梯隊呼嘯掠過天安門廣場上空,全場長時間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梯隊中領頭的空警2000背上裝配的“大蘑菇”正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研製的機載預警相控陣雷達……“觀禮臺上,我感到無比自豪與光榮。”中電國睿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十四所所長鬍明春告訴記者。

蘇滬“牽手”,組建陸海空天科技創新型企業集團

國慶閱兵兩個星期後,十四所又迎來了一個頗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10月14日,中電國睿集團有限公司揭牌。“當‘中電國睿集團有限公司’幾個大字在集團公司、南京市、上海市等相關領導揭開的紅幕中出現時,我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胡明春說。

回望70年,十四所以國爲任、艱苦創業,用忠誠和奉獻保家衛國;自力更生、協同攻關,打破國際封鎖,攻克尖端難題,用智慧和擔當鑄就“三軍之眼、大國重器”。新型遠程預警雷達築起國土防空情報網;中華神盾“海之星”雷達助力中國海軍向海圖強;預警機,機載火控雷達爲國人爭了一口氣,護衛祖國藍天;星載雷達俯瞰大地,服務國防民生;高精度空天探測技術聚精會神守望蒼穹,護衛載人航天。

而此次由十四所(南京)、二十三所(上海)組建成立的中電國睿集團有限公司,更爲打造國內唯一覆蓋陸海空天全領域大型電子信息企業集團奠定了堅實基礎,蘇滬兩地大院大所的聯合形成了創新資源的“強磁場”、高端的“智囊團”、得力的“同盟軍”。

十四所,目前國內唯一能夠提供陸海空天全域智能探測感知系統及裝備的研究所;二十三所,掌握數字和光傳輸傳感、水聽傳感等核心技術。國睿子集團的整合成立,促進了探測感知技術與傳輸傳感技術的強強聯合,在產業鏈上優勢明顯。南京和上海的“牽手”,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讓電子信息技術在長三角地區擁有了更廣闊的發展平臺。

“組建後的中電國睿成爲覆蓋陸海空天全領域的科技創新型企業集團。”胡明春說。據瞭解,該科技創新型企業集團年產值超過200億,擁有南京、上海兩個產業中心,也將成爲集團公司唯一一家長三角地區跨地域子集團,在實現一體化發展,充分發揮長三角地區經濟活力、開放程度、創新能力方面,具備獨特優勢。

胡明春表示,起航後的中電國睿集團有限公司,以探測感知的體系設計、技術創新、產品研發、裝備製造、系統集成和信息服務爲主業,加快內部業務協同整合,着力構建產業核心競爭力,積極融入服務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充分利用上海創新特區、江蘇創新名城地域優勢,爲高質量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和新南京共同奮鬥。

來源:江蘇科技報;記者:夏文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