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瞭解,智能駕駛創新實驗室依託於常熟理工學院計算機學院和工業計算與安全實驗室,整個智能算法完全由團隊成員自主研發,包括基於深度學習的計算機視覺、大場景建圖與定位技術和多傳感器融合算法,擁有自主規劃路線、自主識別並主動避讓障礙物和行人、自動識別紅綠燈和制動、循環閉環清掃、自動跟隨或者超車等功能,保證了無人清掃車工作的高效、精準、安全。“智小蜂”配備了激光雷達、攝像頭、GNSS、超聲波雷達等傳感器,通過團隊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算法,目前已經實現了“路沿精準清掃”“智能避障”“行人識別鳴笛”“遠程駕駛”“V2X”“一鍵召回”六大功能。

隨着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應用,道路保潔行業也將迎來無人時代。近日,記者從常熟理工學院獲悉,該校智能駕駛創新實驗室學生創新科技團隊歷經5年成功研發“智小蜂”無人清掃車,並獲第十六屆“挑戰杯”江蘇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

“控制室的取消,縮小了清掃車體積,使其更爲靈活。”該項目負責人徐江博士介紹,與普通清掃車相比,“智小蜂”無人清掃車的外形有着較大的改觀。“智小蜂”配備了激光雷達、攝像頭、GNSS、超聲波雷達等傳感器,通過團隊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算法,目前已經實現了“路沿精準清掃”“智能避障”“行人識別鳴笛”“遠程駕駛”“V2X”“一鍵召回”六大功能。在安全方面,該團隊通過激光雷達、超聲波雷達和防撞條設置了三重防撞系統保障“智小蜂”安全運行。徐江告訴記者,後期,“智小蜂”還將接入車聯網平臺,通過收集整車信息、傳感器狀態、電量情況和道路信息等,實現大數據採集,不斷迭代優化自動駕駛算法。

據瞭解,智能駕駛創新實驗室依託於常熟理工學院計算機學院和工業計算與安全實驗室,整個智能算法完全由團隊成員自主研發,包括基於深度學習的計算機視覺、大場景建圖與定位技術和多傳感器融合算法,擁有自主規劃路線、自主識別並主動避讓障礙物和行人、自動識別紅綠燈和制動、循環閉環清掃、自動跟隨或者超車等功能,保證了無人清掃車工作的高效、精準、安全。

“我們的車能夠不間斷工作8小時,清掃面積達到48000平方米,相當於10個環衛工人的清掃量。”關於“智小蜂”無人清掃車的清掃效率是否能匹敵傳統車型的質疑,徐江表示不必擔心。

目前,實驗室團隊共計30餘人。徐江表示,“我們在做好自動駕駛科研項目的同時,也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學生,希望可以爲常熟、蘇州乃至長三角的經濟發展貢獻一份科技力量。”

規劃路線 避讓行人,常熟理工學院學生研發“智小蜂”無人清掃車

來源:江蘇科技報;記者:葛思佳;通訊員:王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