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末 邊緣人 書法理論家

●藝術只能是爲藝術本身服務,而不是別的。因爲藝術是作爲實現自由精神的目的,而不是人類追求幸福的手段。

●在所有藝術中,線的藝術和音樂藝術是最崇高的,它們爲人類在描述痛苦的快樂方面,遠遠超過別的藝術。

①物象的抽提

②產婦的陣痛

③歡樂的痛苦

④虛無

所以,它們也應該是悲劇藝術。

●事實上,藝術發展的成因在於它的不完善性,它的生命在於對這種不完善性的補充,而補充的實質就是破壞和再造。這正像物理學中的“耗散結構”的命題,我們都知道任何具有平衡感的結構或整體,實際上是一種“死”的象徵,我們只有使建立在這種結構中的因素不斷地耗散,才能重新補充。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摧毀現成的平衡以建立新的有序的穩定狀態,才能使藝術的生命向前推動一步。這可能也是事物存在的總法則。

●從某個角度講,藝術家和作品之間如果確實是一種線性關係,那麼,藝術家不是瘋子就是白癡。

●藝術的最高境界,也是藝術家最痛苦最絕望的境態,這種使他們喪失創造活力的痛苦和絕望一般來自於這幾方面的因素。

①渴求“真”的願望的破滅。

②人類審美要求的誤解。

③極度的虛無主義。

④藝術本身的死亡。

●我們對美的東西處處推崇和對善的願望的渴求,無論這些指向是宗於何種動機,但都不能否認這種願望的單調性。我們爲了征服自然,總是把自然想象成一種可理解的東西,並給自然作種種本原的假設,以及自然屬性的論斷。然而,這些人類主觀的努力,儘管認可事物內在和外在的普遍性及特殊性,但,我們只看重兩者之中的一種,即美的或善的一面。

在我們歷經浮華之後,人類是否可以說,這是追求幸福的唯一途徑?

●人類的終極目的,是本能的實現,而操縱着這些願望的成因在於“平衡”的問題,如果我們把事物的平衡傾向歸於本能的某種願望,那麼,實現平衡就能平息事物內在的躁動。

從另一個角度講,本能實現的全部意義,就是死亡的終極狀態。

●由一平衡轉向另一平衡,是一種狀態的改變,在理性範疇中,這是事物由於因果關係的轉變,才使這種狀態進行下去。每一種結果,都將導致平衡的產生,而這種平衡都因爲是一種短暫的穩定狀態,所以是有限的或者說暫時的。

本能的所有願望,就是尋找一種平衡而終止事物不斷的穩定狀態,而實現這種平衡的唯一手段就是死亡本身。

●如果我們把視覺平衡納入心靈中,那麼最早出現或者最直接進入大腦而使意識感到穩定的就是它的存在了,這種狀態有可能促使我們進一步將平衡的概念引向別處,同時,這將會讓心靈免除憂慮。但是,當生活的力量確實並沒有像視覺平衡的願望那樣容易獲得時,視覺平衡本身就顯示出它的力量來,我們對這種平衡意願的要求,完全是出於對眼睛的安撫,進而也阻止了心靈的不安。

訴諸於對稱的觀念,是建立平衡最基本的條件,大多由於眼睛的對稱關係,因而,所有被視對象就可能順從這種結構的需要維護它的基本功能。然而,事物的安排或組合又由於空間的關係,往往難以滿足這些強加的命令,於是心靈就會躁動,並企圖通過視覺強行指派別的事物來實現這一要求。我們誰也沒有想到視覺缺憾所帶來的景況都是令人不解的,完全異同於心靈對別種事件的反映,它甚至獲視那種對稱在心靈中產生的快樂情緒。它似乎只關注體積或重量,並將此上升到相應的位置,這大致是視覺藝術最直接的審美出處。

進而,不難理解的是,心靈對失落的補充是如何指令別種事物的。

●在我們所有被關心的事件中,沒有比“結果”更容易使人敏感的了,哪怕這些結果有時並非人們所指望的那樣。關於結果的命題,我們仍然可以將它引入到事件發展的因果關係中。我們都知道,由事件的原因所引起的結果,無論它具有必然性或偶然性,但就發展傾向來講,是通過一種“過程”來實現的,這種“過程”是多重因果關係的建立和破壞而最終指向結果這種短暫穩定狀態的系列現象,如果我們假定這種系列現象形成的過程是一種單項的線性關係,那麼“結果”就可能是線性關係的終極狀態。

非常有趣的是,我們對結果所引起的快樂或痛苦的情緒儘管比“過程”更容易獲得,但我們有時卻更關注於過程。過程爲什麼如此具有魅力而使我們的心靈對此偏愛,它似乎是一道娓娓送入眼簾的風景,我們希望什麼,我們企求什麼?我們期望自己的參與?或是它使我們聯想到痛苦與快樂所展示的人生命運,然而經過這些之後,我們依然將此指向結果。

人類心靈大致都是這樣,對突如其來和沒有任何預示的結果,總是難以接受的。“過程”宛若由遠而近的鐘聲,當心靈首次被感知後,一種強烈的需要接受的願望,便隨之注入心靈,而當心靈證實這種接受已經確定,過程便消失了。

●人類在審美領域中,總是極富同情心的,一般來說總是不讓作品面對藝術,而是讓作品面對人。

●藝術史需要重寫的理由是藝術應該面對藝術本身。人類儘管在不斷地創造藝術品,但是,他們不是藝術,以及受他們身價所左右的作品更不是藝術,藝術史不是用同情心寫出來的。

這是選自十六年前,微末教授《書法原境論》一書裏的內容,這些散論如果用現在的眼光去看,似乎同樣有着它本在的意義,與時間無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