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議強調,農民增收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要發展富民鄉村產業,積極鼓勵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業創新,穩定農民工就業,加大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整治力度,多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新京報訊(記者 王紀辛)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在此關鍵節點到來之前,近日一系列和“三農”工作相關的重要會議在京密集召開。

原標題:近期“三農”大事不斷 對於這三個會議專家是這麼解讀的 

著名農業研究專家溫鐵軍表示,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將實現全部脫貧,這一歷史性工程將迎來最爲關鍵的一年

新京報訊(記者 王紀辛)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在此關鍵節點到來之前,近日一系列和“三農”工作相關的重要會議在京密集召開。12月19日,全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召開;12月20日至21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召開;12月22日,全國農業農村廳局長會議召開。這些會議釋放出哪些重要信息?“三農”領域將迎來哪些變化?新京報記者進行全面梳理並採訪權威專家進行了解讀。

“實現歷史性目標毫無懸念”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要一鼓作氣、乘勢而上,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剩餘脫貧任務。

全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對2020年脫貧攻堅工作進行部署並提出,完成剩餘貧困人口和貧困縣的脫貧摘帽任務,對深度貧困地區掛牌督戰,全面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保障特殊貧困人口基本生活。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保持政策總體穩定。全面排查整改影響脫貧攻堅任務完成的各類問題,繼續開展督查巡查,對貧困人口超過10萬的西部省份開展常態化督導,對所有脫貧摘帽縣開展脫貧攻堅普查。

對此,著名農業研究專家溫鐵軍表示,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將實現全部脫貧,這一歷史性工程將迎來最爲關鍵的一年。他說,“我國曆史上有過多次大規模減貧行動,但只有近年來實施的脫貧攻堅戰是舉國體制,實現歷史性目標毫無懸念。”

溫鐵軍表示,“關鍵的是要通過強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他說,“在注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從實際出發探索發展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開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等改革,增強集體經濟的活力和實力,瞄準農村生態資本,推動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注重農民“以地爲本的創業收入”

針對當前突出的“三農”短板問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8項任務。分別是,要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紮實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加強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加強農村社會保障,改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治理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

會議強調,農民增收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要發展富民鄉村產業,積極鼓勵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業創新,穩定農民工就業,加大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整治力度,多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東北財經大學中國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原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周天勇就此指出,“完善鄉村產業發展用地政策,積極鼓勵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業創新,這些都能從根本上促進農民增收。”

他認爲,在農民增收、返鄉創業方面,尤其應注重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和“以地爲本的創業收入”。周天勇說,“在資本層面上,農村創業要素較弱,因此應結合實際,鼓勵發展以地爲本的創業。其中,推進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以此帶動農民財產性收入增加至爲重要。與此同時,在土地資產化的基礎上,要繼續爲外部資本進入‘三農’創造條件,建立多種形式的經營主體,實現相互合作,公平競爭,共同發展。”

新京報記者 王紀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