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網(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 編者按:對於消費金融機構而言,導流模式的興起有好有壞。

11月22日消息,如今,但凡有點流量的APP,都會配備一個網貸入口。憑藉着廣泛的需求和超高的毛利率,現金貸已然成爲繼遊戲、廣告和電商之後的又一款流量變現高效工具。而最近,在三星手機和華爲手機內,也均出現了螞蟻借唄的影子。在三星手機的sumsang pay中,螞蟻借唄直接出現在首頁位置,用戶點擊後會跳轉至支付寶APP;在華爲手機的錢包應用的借錢這一欄中,目前正在爲螞蟻借唄、百度有錢花、蘇寧任性貸三款信貸產品導流。

對於消費金融機構而言,導流模式的興起有好有壞。一方面,只要花錢就能夠買到流量,業務量高速增長有了保障;另一方面,買來的終究只是流量而不是用戶,而沒有用戶的積澱,放款量的高增長實際上沒有多少意義。對於螞蟻借唄而言,其背靠阿里巴巴龐大的生態體系,營銷向來低調。但每個體系的流量都有邊界,在體系外合作或採購流量,是當自身流量不夠用了之後需要考慮的做法。

實際上,360借條、百度有錢花和京東金條等都在紛紛對外部採購流量,在多個熱門APP或網劇上都能見到這些平臺的廣告。此外還有持牌機構系的碼商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等,以及各種非持牌及機構,都在全渠道搶佔流量。若螞蟻借唄僅憑支付寶的流量獲客,長久以後或許會被這些機構超越。

從行業的角度來看,當用戶從線下來到線上,流量便有集中化的趨勢,目前部分消費金融機構已經漸趨管道化。同時,即便是在移動社交等熱門行業,馬太效應也愈加明顯,用戶集中於頭部平臺,長尾APP則無人問津。據統計,新聞資訊行業的前三家APP佔據了65.7%的用戶時間,而移動社交行業的前三家APP則佔據了96.2%的用戶時間。隨着流量越來越集中,在消費金融行業的反映便是,業務能力與獲客能力兩極分化。

在這樣一種環境下,金融機構無可避免地向資金管道化演進,而掌控流量的一方,則更傾向於去金融化,搭建開放平臺。一方面,對於大量的金融機構尤其是傳統金融機構而言,放貸能力足夠,但缺乏足夠的線上流量來源;另一方面,互聯網巨頭雖手握巨大的流量,但資本金有限,自營放貸空間受到限制。這兩者的結合實現了行業內部資源的優化配置,一方釋放了業務空間,提高了資本金的利用效率;另一方則進行了流量變現,且提升了用戶體驗,這已然成爲目前行業的發展趨勢。

從另一方面來說,若消費金融機構無法完成從流量向用戶的轉變,自身的運營、獲客和風控等核心能力必將退化,從而對外部流量的依賴度越來越高,客戶的留存率越來越低,陷入惡性循環,不利於消費金融的健康發展。不過當借唄這樣的行業巨頭都開始引入外部流量的當下,消費金融流量市場或迎來一波漲價潮是可以預見的。

(編輯:王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