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4日,一架隸屬於阿穆爾河畔共青城加加林航空廠的T-50戰鬥機在距離澤姆吉空軍基地120公里處應聲墜地,戰機徹底損毀,飛行員成功彈射逃生。所謂T-50是指第五代雙發重型戰鬥機蘇-57的工廠代號,據介紹,這架飛機當時正在執行發動機測試飛行任務,後續進一步消息指出這架蘇-57就是前不久公開報道的第一批量機,此時此刻距離交付也僅剩3天時間。

俄羅斯官方報道

首飛於2010年的蘇-57比殲-20早了整整一年時間,然而現如今的結局卻是殲-20截至目前已經服役將近3年時間,且裝備規模已達30餘架。反觀蘇-57服役時間一拖再拖,整個試飛週期已有10年時間。

失事蘇-57配置有推力14.5噸的117S渦扇發動機(也被稱爲AL-41F1,由AL-31F升級而來。),該發動機在蘇-57項目中主要發揮過渡作用,其最終量產目標是裝配推力達17.5噸的產品-30發動機。

配置117S發動機的蘇-57

雖然蘇-57失事原因仍有待調查公佈,但該機當時正在執行發動機測試任務卻是不可忽視的誘因,而這也不是蘇-57第一次因爲動力問題出事,早在8年前一架編號爲T50-5的蘇-57就曾在莫斯科航展上遭遇發動機噴火故障,直接燒穿了戰機機身。

被燒穿的蘇-57機身

蘇-57失事最揪心的恐怕除了俄羅斯,就是印度。該機最初就是俄印聯合研製的FGAG隱形戰機項目,後者先後爲項目注入了多達100億美元研發資金,印度原本寄希望通過FGAG項目快速獲得可用堪用的第五代戰機,並掌握五代機核心研發技術。然而他們不僅看錯了蘇-57,更看錯了俄羅斯

看錯蘇-57是因爲它缺失了第五代戰機的核心技能“隱形”,隱形戰機主要目的是獲取信息不對稱優勢,意思就是我能看到你,而你看不到我。

蘇-57發動機噴火故障

一款戰機的隱形需要氣動、材料、細節等多渠道發力,僅隱身材料一關就需要耗資近百億美元攻關,而這對於俄羅斯而言顯然是做不到的事情。氣動佈局方面,蘇-57複雜的翼面佈局又是一個消極影響,直通式發動機進氣道則與三代機無異,雷達反射截面積最大的發動機前端部位直接暴露在對方雷達視角之下。

受限於研發資金的拮据,蘇-57機體表面隱身處理可以說是零存在。機體蒙皮接縫處全部都是直線,起落架、彈艙等機體艙蓋全部沒有鋸齒化修形,整機雷達反射截面積僅略優於傳統三代機,距離F-22、殲-20、F-35三款機型差距不是一般大。

蘇-57機頭凌亂的電線佈局毫無隱身可言

即便如此狀態的蘇-57俄羅斯也沒有將技術教給印度人,不教技術也就算了,給錢辦事總是天經地義吧,印度的100億美元投資是要獲得一款雙座版蘇-57戰機,結果俄方將這筆資金完全用於研發己方需求的單座版機型,雙座版項目早就不知道被扔到哪裏去了,眼瞅着百億美元投資打水漂爲了及時止損印度果斷退出了蘇-57項目。

倍感壓力的印度急需五代戰機補充,自主研發只是夢想,沒有個二三十年是無論如何也辦不到的事情,歐洲下一代戰機還在圖紙上,放眼全球印度的選擇只有兩個,要麼是蘇-57,要麼就是F-35。選擇後者會有一系列附加條件,這是立志要做有聲有色大國的印度難以接受的事情,那麼就只有蘇-57一條路可選。

與三代機無異的進氣道以及掛架配置

所以印度當時決定退出蘇-57項目時俄羅斯方面很淡定,因爲早晚還得回來。果不其然今年年中印度空軍元帥達諾亞表示,在蘇-57裝備俄軍並展示出價值後,印度願意購買。這一表態也是蘇-57即便問題重重也要儘快服役的原因,於是俄軍隨後宣佈該機將於年底前交付首批兩架量產機型,而後續70餘架量產機型要在爲期十年的週期內完成交付,所以這區區兩架很明顯是象徵性服役。

蘇-57唯有儘快服役才能拿下印度訂單

然而就在象徵性服役前夕蘇-57的應聲墜地恐怕會將這筆預期數百億美元的印度大單付之一炬,如此扶不上牆的一款機型相信印度方面也不會繼續充當冤大頭。F-35目前正在以一天一架的速度高速批產,印度放低身段加入F-35陣營也是大概率事件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今年對於俄羅斯軍工而言是真的流年不利,重大軍工項目接連折戟。除了剛剛發生的蘇-57失事,還有AS-12型核潛艇與庫茲涅佐夫號也相繼出事,一次不幸事件可以說是運氣不好,然而重大事故連續出現就不得反思背後的本質問題。

印度加入F-35陣營將是大概率事件

本質問題也很簡單就是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綜合國力不濟的背景下戰鬥機也將難逃厄運。回顧歷史不難發現,每當美國推出一代新型戰機之後,蘇俄也會針鋒相對推出與之匹敵的機型,雖略有時間差,但總體是一種你追我趕的態勢。

比如蘇-27之於F-15、米格-29之於F-16,但到了五代機時代俄軍工體系的力不從心就顯得格外明顯,F-22已經服役十四年,就連第二款五代機F-35也已經服役四年,蘇-57卻還在步履蹣跚。

與跌跌撞撞的蘇-57不同,殲-20則是一路高歌猛進,不僅早蘇57三年完成研發進入現役,隱身水平更是反超F-35,其正面雷達反射截面積據美國智庫測算僅有0.027平方米,超材料隱身蒙皮更是獨步全球,信息化態勢感知能力更是與F-35一道是全球唯二的存在。

遵循“研發一代、生產一代、預研一代、探索一代”的中航工業目前已經着手開發殲-20升級版與第六代戰機,很顯然我們已經接班蘇俄成爲世界尖端戰機研發領域你追我趕的新主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