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發展總是呈現出一種循環往復的螺旋式上升軌跡,二代機時代殲敵制勝的法寶是高空高速,三代機時代中低空亞音速機動取代了“高空高速”,四代機時代在速度極致追求背景下“超音速巡航”概念誕生。

SR-71黑鳥偵察機

不論時代如何更迭,航空武器平臺對速度的追求僅有暫停鍵卻沒有終止鍵。上世紀六十年代服役的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時至今日依舊是有人駕駛戰鬥機最高速度紀錄保持者,與其協同作戰的還有D-21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但受限於技術的時代侷限性,二者都有着諸如操控複雜、成本高昂、可靠性差等劣勢。

隨着後來遠距離廣域偵察設備投入應用,黑鳥已經失去應用價值,遂於上世紀90年代全部退出現役,D-21退役時間則更早,其中還有一架由於迷航原因而墜落我國境內,目前陳列在航空航天博物館。

陳列在我國博物館的D-21偵察機

斯人已逝,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美國黑鳥偵察機退役後大部分偵察任務由全球鷹無人戰略偵察機,以及衛星承擔,然而隨着S-400、紅旗-9等區域防空導彈廣泛部署,以及新興大國對空反制能力增強,全球鷹也難以適應21世紀的高烈度戰場環境,而衛星軌道恆定易被提前偵知,同時反衛星手段也日益豐富,因此依賴衛星偵察也不是萬全之策。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早在本世紀初期就發起了代號爲SR-72的高空高速偵察機研發項目,該機集情報收集、偵察、監控、打擊等諸多功能於一體,能在臨近空間以6馬赫高超音速飛行,配置有兼容渦噴與超燃衝壓兩種功能的組合動力發動機,計劃於2020年首飛,2030年服役

SR-72

近年來我國軍工一改以往跟隨式發展模式,正日益展現出一種極具創新思維的發展態勢。當美國人還在設計暢想階段,我們已經率先起跑

一架任務剖面特殊、飛行方式獨特,飛行速度和高度更是遠超某試飛中心成立以來所有其他試飛機型的飛機迎來了首次試驗飛行,伴隨着飛機的滑跑,起飛,離地,漸行漸遠消失在天際,忐忑、激動,一種難以言表的情緒在試飛隊中傳遞着……起飛數小時後,航線任務完成。一架深色飛機,從深邃的天空中大角度俯衝接近,瀟灑地完成拉平,輕盈平飄至機場跑道,整個過程猶如利劍還鞘準確瀟灑。

這是四年多前官方報道的一款神祕機型,從上述信息可知這是一架飛行高度極高、速度極高,且具備自主降落功能的飛機,當年曾引起不小的轟動。而這款飛機直到去年十月才正式解密,無偵-8就是這則報道的主角。

無偵-8

無偵-8甫一問世人們就對它奇異的結構所吸引,拉長版三角翼外加傾斜垂尾、翼身融合佈局在黝黑的機體下顯得格外科幻,更意外的是該機動力系統採用兩部液體火箭發動機,這意味着無偵-8擁有更加澎湃的推力,它將突破現有吸氣式發動機動力瓶頸,擁有更高的飛行速度與高度

前不久,央視熱播的盛典系列紀錄片中無偵-8再次出鏡,維護該型飛機的某部技師楊廣盛少校感慨,這幾年部隊裝備更新換代速度特別快,我們又組建了一支空天型部隊,這是一支新式的無人機部隊,裝備的機型涵蓋第一、二代察打一體無人機,如今又有了臨近空間偵察型無人機

無偵-8採用火箭動力

這是官方首次側面證實無偵-8是一款臨近空間偵察型無人機,該機的火箭動力賦予了它超越一般航空器飛行高度層的強悍實力。臨近空間是指海拔20至100公里空域,也被稱爲亞軌道空間,該空間是傳統航空與航天兩大空間的結合部,由於大氣稀薄傳統吸氣式動力航空器難以在臨近空間飛行,同時又沒有突破卡門線航天器也無法在這一空間進行軌道飛行,因此迄今爲止人類對臨近空間的認知與應用水平依舊很低。

近年來,隨着各型臨近空間飛行器問世,人們對該空間的戰略價值又有了新認知。例如,航天科工集團正在推進的飛雲工程太陽能無人機,它能在臨近空間充電、蓄電進而實現週而復始的長週期巡航飛行,它有着相較於衛星更低的飛行高度,不論是對地偵察亦或者中繼通信都有更大優勢。

航天科工飛雲工程

臨近空間在筆者看來更是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的樂園,稀薄的大氣爲高超音速飛行降低了飛行阻力,又克服了傳統彈道導彈飛行頂點過高易被偵察攔截的缺陷,同時還賦予乘波體飛行器更有利的機動條件。

例如,去年我國公開的DF-17快遞就是全球首款實戰部署的乘波體武器,所謂乘波體是指騎在激波上飛行,利用激波壓力產生升力,而無偵-8作爲一款臨近空間飛機自然也要考慮乘波體飛行。

DF-17

然而無偵-8向上彎曲的傾斜垂尾與乘波體飛行器上表面與激波重合原則卻是背道而馳,後來發現無偵-8的腦洞確實很大,科研人員創造性地選擇了一個極爲特殊的設計方案。

西遊記中猴哥一個筋斗就是十萬八千里,無偵-8與猴哥的筋斗雲可謂是異曲同工,該機在爬升與無動力滑翔階段是正常姿態飛行,一旦轉入大馬赫數動力巡航階段,則翻轉機身,如此一來傾斜垂尾則變爲朝下佈局,機身下表面的光滑機身翻轉朝上與激波上表面完美重合,目的是更有效地利用激波產生的升力,而這就是經典的乘波體佈局。

無偵-8翻轉機身乘波體形態動力巡航效果圖

無偵-8在戰時由轟-6N掛載升空,到達指定高度後釋放,然後轉入動力爬升與動力巡航階段,在火箭動力支持下無偵-8能夠在3萬米以上高度層的臨近空間以“倒掛金鉤”姿態輕鬆飛出5馬赫以上高超音速,完成偵察任務後,轉入無動力超音速滑翔返回航路,並自動返回機場,這種快速響應且重複使用的功能特性是衛星難以企及的。

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絕不僅僅是說說而已

無偵-8與美國十年後服役的SR-72相比,二者功能定位類似,然而前者已經列裝成軍,後者還沒首飛。論技術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時至今日依然是手執牛耳者,但在缺乏戰略眼光的規劃下SR-72只能是一款高技術工藝品,在十年內無法轉化成戰鬥力。

着眼實戰需求就是無偵-8得以快速推進的型號背景,利用現有手段加以整合優化,在火箭動力支持下,無偵-8已經成爲全球第一款投入實際應用的大馬赫數無人戰略偵察機。它有着相較於衛星更靈活的任務適應性,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方向快速起飛響應,對熱點區域進行廣域與詳細技術偵察,既可以爲遠程反艦武器指示目標,也能偵測敵軍戰役戰術動向,還能承擔各類戰略偵察重任。

機動滑翔戰鬥部

我國在乘波體領域有着相比大洋彼岸更加深厚的造詣,DF-26、DF-17相繼問世服役,星空-2號爲代表的第三代乘波體飛行器正在密集測試,反觀大洋彼岸由於錯失發展良機,至今沒有任何一款乘波體武器服役,如今他們倒成了後來的追趕者。

從05式兩棲高速步戰車到艦載雙波段雷達,如今無偵-8又是一個生動案例,他們的夢想由我們來實現。之所以能夠逆襲得益於兩點,首先是高瞻遠矚的戰略佈局,另外一點就是我們有着全球配套最齊全的工業鏈條,這是實現夢想的根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