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自古爲仙人修道聖地,被道教奉爲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長期以來,由於隱居修煉的高道大德輩出,道法道術日顯,促進了道教門派的萌芽、誕生與繁榮。

自周大夫尹喜於終南結草爲樓,以觀星氣,迎接老子傳授道德五千言,建成福地樓觀後,至三國鹹熙(264—265年)初,有道士梁諶(陳)事鄭履道法師於此,受《日月黃華上經》、《水石丹法》、《樓觀先生本起內傳》,傳“煉氣隱形之法”,“水石還丹術”、“六甲符”及採服“日月黃華法”。北朝時,更有高道如王浮、王延、嚴達等住此修煉,並最終演成宗派,是爲樓觀派,樓觀臺因之成爲道教的活動中心、道法重地。

至唐李氏王朝建立,道教被欽定於佛教之前,從而達到它的盛期。此時終南山道教有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張無夢等人居山修道。對後世道教影響較大的即以鍾離權、呂洞賓爲代表所興起的內丹學說,並形成了道教內丹煉養體系著名的“鍾呂金丹派”,成爲宋元道教內丹學說之主流思想。

鍾離名權字雲房,號正陽子,五代京兆咸陽人。面容慈善,身材魁梧,貫文通武,長八尺七寸,鬚髯過腹,目含神光,仕漢爲將軍,出兵不利,隱遁終南山,得赤符玉篆、金科靈文、大丹祕訣、周天火候、青龍劍法於東華帝君。修煉成功後,賜號太極太宮真人。鍾離權曾作《破迷證道歌》、《靈寶畢法》傳於世。今終南山凝陽洞傳道觀,即爲其遇東華帝君處。

呂洞賓名巖字洞賓,號純陽子。據《金蓮正宗仙像傳》稱其生於唐貞元丙子年四月十四日,山西蒲坂縣永樂鎮招賢里人,早年幻登仕途,卻屢考不第。後遊玩於長安酒肆(今古城東門外八仙宮門前的長樂坊)遇鍾離權,以“一枕黃粱點破千秋大夢”而悟道,歷經“十試”後,得授大道天遁劍法、龍虎金丹祕文,潛心修煉,終成正果。宋時,爲紀念呂洞賓祖師於長安酒肆遇仙得道的聖事,人們立祠祭祀名呂祖庵,後改稱八仙庵,即今天西安東門外的八仙宮道觀。

鍾離權、呂洞賓於終南隱遁修煉、傳播丹法等教事活動,是推動“鍾呂金丹派”從孕育、形成到誕生的重要過程,這一過程也正好突顯出終南山在後世道教的地位,特別是在內丹理論與實踐方面的影響。

金元以降,有陝西咸陽大魏村人王重陽,自稱遇呂洞賓授以丹訣,後於終南山下劉蔣村隱居修煉,著名的“活死人墓”即重陽祖師修煉的仙蹟。大定七年(1167),王重陽赴山東半島,傳道度人。他上承鍾呂內丹派道統,旁攝儒釋,以“全真”爲幟,創立了內丹派羣衆性教團——全真派。重陽祖師羽化後,其弟子馬鈺繼任掌教,先傳道於關隴一帶,其師弟各於秦冀魯豫修煉、傳道,以苦行感人,異跡驚人,教勢漸盛。

全真道主張儒、釋、道三教同源、三教平等、三教合一,它以王重陽《立教十五論》爲行爲規範,注重清修,不事燒煉與符簶,不食葷腥,除情去欲,忍恥含垢,苦己利人,兼有儒之謙遜、墨之堅苦,靜修以明心見性。全真派道教的這種態度,也許正是終南山道脈經久不衰、綿延至今的原因之一。

(道教之音編輯整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