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一直以來“封狼居胥,燕然勒石”都被很多後人認爲是西漢的最高軍功,因此也成爲歷代英雄豪傑的夢想。范仲淹《漁家傲·秋思》裏“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跡。”更是被千古傳誦。那麼,燕然勒功這個典故是怎麼來的呢?據史書總結,燕然勒功其實是竇太后力排衆議,送給哥哥竇憲的一道“送分題”。大家都知道,歷史發展進入東漢時期後,一個權傾朝野的集團始終伴隨着東漢的歷史發展,那就是外戚集團,竇氏家族也不例外。公元77年,東漢章帝劉炟立竇憲的妹妹竇氏爲後。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竇太后。

燕然山銘

如前文所述,竇憲的遠征,在軍事層面並沒有多少含金量。在政治層面,也未能緩解東漢的邊患,而是相反。歷史學者范文瀾認爲,竇憲北征後導致“中國北方又出現了一個強敵(鮮卑),邊境受害,比西漢前期更嚴重。”回顧竇憲這一生,“燕然勒功”的戰績足以讓他名垂千史,和衛青、霍去病齊名。但是竇憲不定時的作死卻讓最高軍功都沒能保護得了他,只留給了後人一句爲其惋惜的嘆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