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泸州12月25日讯(东新镇)古蔺县东新镇猕猴桃基地规划总面积12000亩,预计总投资1.8亿元,主要分布于东新镇呐喊村、民主村、德华村和渔洞村,配套园区道路58公里、生产便道95公里、蓄水池158口等。猕猴桃基地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2000亩猕猴桃基地(集中在呐喊村)已建成,2018年挂果投产1200亩,平均亩产2000~4000斤。二期建设猕猴桃基地6000亩,已完成果苗栽种,正在进行果苗管护和配套基础设施提升,预计2019年实现挂果、2020年全面投产; 三期2019年底建设猕猴桃基地4000亩,预计2021年投产。

东新镇召开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

基地通过“村集体经济公司+专合社+农户(含贫困户)”,采取“大园区+小业主”模式,采用土地入股,并长期在园区务工等方式,帮助群众通过猕猴桃产业脱贫收。 已建成的4个猕猴桃脱贫产业园采用“1+4+5”利益联结机制,即纯收入的1成用于土地流转,5成用于脱贫产业园正常发展,4成用于该村贫困户分红,预计2020年可以产生效益。项目实现收益后,通过3-5年的定点扶持,在项目区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后,贫困人口的利益分红转化为村级扶贫基金,继续扶持其它相对贫困的贫困户。

古蔺县委书记李万忠视察东新镇猕猴桃产业发展

东新镇猕猴桃基地一期建成投产的1200亩猕猴桃园区,年亩产值可达3万余元。12000亩猕猴桃基地完全建成投产后,每年总销售额可达3亿元以上。充分调动当地群众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按每人每天务工酬金80元标准测算,每年园区劳务工资达17.4万元以上,带动劳动力年均增收达3000元以上。2017年以来,猕猴桃产业累计带动1500余户6800余人(其中贫困户516户2090人)实现增收,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东新镇猕猴桃产业创造了可复制的模板

同时,猕猴桃产业激活当地服务业发展,为当地群众带来额外收入。如呐喊村村民罗江胜经营的“菊胜”农家乐,年收入达40万元左右。猕猴桃产业在带动群众增收的同时,也改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面貌,催生了“外卖”经济,以罗江胜为代表的农家乐老板,开始发展“外卖”产业,为周边群众及猕猴桃基地务工人员送外卖。他的外卖故事被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等各大媒体广泛转发报道。

东新镇通过找准猕猴桃特色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成功探索出“农旅融合”示范样本,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