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火爆的小視頻吸引了很多受衆,但也成爲謠言傳播的新渠道。一些小視頻謠言更是引發公衆恐慌,而且闢謠難度大。你遇到過小視頻謠言嗎?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6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7.7%的受訪者在網上遇到過小視頻謠言,受訪者認爲小視頻謠言在明星八卦(54.7%)、生活健康(43.4%)和社會安全(38.2%)等領域較多。減少視頻謠言的傳播,59.6%的受訪者建議依法處理違規行爲,決不姑息,51.5%的受訪者建議引導自媒體加強自我管理。

87.7%受訪者遇到過小視頻謠言

調查中,87.7%的受訪者稱自己在網上遇到過小視頻謠言,其中25.8%的受訪者遇到過很多。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指出,謠言有兩個因素,議題重要性和信息的模糊性,比如一些突發事件,如果信息來源不夠充分或者沒有權威信息源的披露,就會造成謠言流傳的空間。視頻謠言的特殊性就是“眼見爲實”,對觀衆更有誤導性,人們可能無法識別視頻是否被剪輯過。

調查中,受訪者指出最常見的小視頻謠言類型是誇大其詞型(56.6%)和斷章取義型(55.9%),其他還有:拼湊剪接型(41.5%)、半真半假型(35.6%)、憑空杜撰型(34.5%)、假戲真做型(23.0%)、刻意暗示型(18.7%)、邏輯詭辯型(11.9%)、記憶偏差型(6.2%)等。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認爲,互聯網平臺小視頻謠言不罕見。“透明度越低、與人們生活越密切的領域,越容易出現謠言,包括小視頻謠言。人們覺得眼見爲實,所以闢謠更難”。 59.6%受訪者建議對違規者決不姑息

調查中,73.8%的受訪者指出小視頻謠言誤導民衆,混淆視聽,59.2%的受訪者覺得小視頻謠言擾亂了社會秩序,47.7%的受訪者認爲它不利於事件真相的說明,30.9%的受訪者覺得小視頻謠言會低成本地重創某些企業或產業。

減少視頻謠言的傳播,59.6%的受訪者建議依法處理違規行爲,決不姑息,51.5%的受訪者建議引導自媒體加強自我管理,45.6%的受訪者建議建立相應的科學闢謠機制,39.7%的受訪者建議加強對自媒體平臺的信息監管,37.6%的受訪者建議讓闢謠的聲音精準覆蓋謠言抵達人羣,27.1%的受訪者建議提高政府公信力,23.2%的受訪者建議媒體加強責任意識推動社會共識的形成,16.9%的受訪者建議落實自媒體實名制。

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中,00後佔1.8%,90後佔27.8%,80後佔53.3%,70後佔11.9%,60後佔4.6%。

(來源:中國青年報 有修改

網信陝西  ∣權威  準確  及時

◀◀◀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