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的新電影《只有芸知道》,上映4天票房勉強過億,比起上一部的《芳華》破10億票房那是沒法比了,就算是和之前號稱票房失敗的《我不是潘金蓮》,差距也很大。

而且更糟糕的是,馮小剛的這部電影似乎在網絡上根本沒有一點熱度,豆瓣和貓眼上的評分也很尷尬,既不是那種很驚豔的,也不是爛到讓人想罵幾句的,總之,感覺大家根本都不想討論這部電影。

所以這部電影的票房肯定也不會再有什麼變化了,就這樣靜悄悄上映,再靜悄悄下線。

馮小剛也感到萬分寂寞,當年無論他什麼電影上映,那都是聚光燈下,長槍短炮,分外熱鬧,比如《私人訂製》那年,因爲大家都批評這是爛片還和很多影評人掐架。

所以啊,有人罵這都還是好事,至少有人關注,不管怎麼樣,馮小剛都是話題中心人物。

似如今這種局面,既沒有人罵,也沒有人捧,馮導很不習慣了。

他在網上發文說,回想起當年《天下無賊》上映的日子,“高歌猛進,所向披靡”,何等豪邁。

如今,也只能坦承一句“英雄老矣”。自古名將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啊。任何一個行業,更新換代,長江後浪推前浪都是自然規律,誰也逃不掉,不管你當年是多麼叱吒風雲的大佬,也總有退出舞臺中心的一天。其實,除了馮小剛,華語電影很多曾經的風雲人物,後來都有落魄的一天啊。

今天就讓咱們回顧一下馮小剛電影的票房輝煌歷史,也回顧一下和馮小剛類似的曾經風光,終將落魄的大導演們。1、想不到吧?其實馮小剛是中國電影史上獲得票房冠軍最多的導演

馮小剛今天這番感慨,對中國電影票房歷史懂的人應該會很有感慨。因爲馮小剛,他其實是中國電影歷史上獲得過年度票房冠軍最多的導演啊。

自從1997年馮小剛的《甲方乙方》空前票房成功,並且開創了馮氏喜劇賀歲片時代,自從那以後,馮小剛的電影就是每年最有話題度的電影,一直持續了20年。

中國電影自1994年引進好萊塢大片之後開始統計票房,到今年25年過去了。這25年的年度票房冠軍有11次屬於好萊塢電影,14次屬於國產片。

其中馮小剛獲得了3次年度票房冠軍,和周星馳並列第一,不過馮小剛還有2次獲得了年度國產片票房冠軍,所以算起來,馮小剛一共拿到了5次年度中國電影票房冠軍,實在是歷史第一人。

短期來看,估計很難有別的電影人能夠接近這個記錄。別看現在吳京、徐崢等中生代票房多麼厲害,但是他們獲得票房冠軍數字都只有1次而已。

馮小剛的票房冠軍始於1999年,《不見不散》力壓好萊塢大片《星戰前傳1》,成爲當年票房第一。

2002年國師的《英雄》橫空出世,無人可敵。但是轉過年馮小剛就靠小成本喜劇《手機》再次力壓3部好萊塢大片獲得03年票房榜第一。

此後,周星馳等人進軍內地,張藝謀也開始拍中國式大片,票房競爭開始激烈起來。一直到2008年馮小剛憑藉《非誠勿擾》再次拿下票房冠軍,這也是馮小剛迄今爲止最後一次票房冠軍。距離馮氏喜劇打出名號,剛好10年。

周星馳2004年的《功夫》,2013年的《西遊降魔篇》和2016年的《美人魚》也拿到了3次年冠,和馮小剛並駕齊驅。

不過除了這3次實打實的年度票房冠軍,馮小剛還有3次國產片票房冠軍,即年度票房冠軍屬於好萊塢大片,但馮小剛電影是當年國產片票房最高。

比如2001年《大腕》是年度第3,國產片第1;

2007年馮小剛的《集結號》年度票房第2,國產片第1。

2010年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是年度票房第2,國產片第1。

所以說,在中國電影票房史上,馮小剛還是更勝一籌,可以說整個2000年代,在商業電影領域,馮小剛的馮氏喜劇就是國產片的代表。

至於張藝謀,他2002年《英雄》和2006年的《滿城盡帶黃金甲》拿到2次年冠。

國產片目前的14個年度票房冠軍,他們三合起來拿到8個,佔據一半以上。

其他如成龍(1996年《一個好人》),陳凱歌(2005年《無極》),吳京(2015年《戰狼2》),徐崢(2012年《泰囧》)這些咱們耳熟能詳的電影人都只有1個年度票房冠軍而已。

所以,馮小剛是真厲害。2、馮小剛的轉型和票房失敗

在整個2000年代,馮小剛都是最成功的商業電影導演。

問題在於,當一個人總是在某個領域取得成功之後,他就不再滿足,他就想尋求其它領域的認同。就好像馮小剛這樣,當他總是獲得高票房之後,他就想拍一些更有內涵的電影。

馮小剛和張藝謀,剛好走了兩條截然不同的路。張藝謀是從《紅高粱》這種獲獎電影開啓自己電影之路,十幾年之後,用張藝謀曾經的恩師吳天明的話來說,“背叛了自己的電影理想”,開始拍《英雄》這種商業大片;馮小剛呢恰巧和他相反,一開始是拍賀歲片這種商業電影,等錢賺夠了,也是十幾年以後馮小剛想像國師那樣拍一些能夠獲獎的電影,獲得藝術上的認可。

所以啊,這人啦,都是缺哪補哪。

2012年的電影《一九四二》就代表了馮小剛的這種野心。

這部電影,用馮小剛的話來說,是20年前就想拍的電影。

這部電影真的是花了馮小剛和主創們的一番心血。別的不說,光是籌備和拍攝時間就用了一年多,2010年馮小剛拍完《唐山大地震》和年代趕趟的《非誠勿擾2》之後,就全心投入到《一九四二》的拍攝之中,主演張國立等人爲了拍好這部電影,那是真的折磨自己,天天喫不飽,就是想呈現那種打饑荒背景下人的精神狀態。

但可惜的是,最後《一九四二》在藝術方面並不能算太成功。這部電影確實打動了很多人,張國立還憑藉精湛表演獲得了金雞獎最佳男演員,不過這部電影的評價有點兩極化,馮小剛的一番苦心沒有得到太多認可。

更糟糕的是,電影藝術成就不盡人意,票房方面更是非常失敗。大家都知道的,2012年《泰囧》以黑馬之姿登頂票房冠軍,《一九四二》因題材太過於沉重,沒有多少觀衆捧場,最終票房掉出了前十名之外。

這實在是馮小剛自從1997年《甲方乙方》成名之後的頭一遭。

此前馮小剛無論拍什麼電影,哪怕是被很多人罵做大爛片的《夜宴》也是年度亞軍啊,有那麼十年,馮小剛的電影基本上都會在年度前三有一席。

所以《一九四二》的失敗,這種全方位的失敗,讓馮小剛心理徹底失衡。一方面這讓他意識到玩電影的深度,他還真的玩不過張藝謀等人,說實話《一九四二》在電影藝術方面的成就確實無法和國師當年水準相提並論;另一方面耗費2年心血拍的電影票房如此失敗,馮小剛就更加鬱悶,雖然說一開始都知道這個電影票房不會太好,但是差成這個樣子,號稱投資3億虧損嚴重,還是讓馮小剛掛不住面子。

老羞成怒之下,馮小剛開始怪罪起觀衆。後來馮小剛曾經有過一番言論說“中國電影垃圾電影遍地,也和大批垃圾觀衆有關”,曾引發輿論譁然。

總之,《一九四二》的失敗,對馮小剛打擊很大。

以這個電影爲分水嶺,馮小剛的電影生涯呈現了前後,截然不同的兩段。

《一九四二》之前,馮小剛一直拍他的商業片,票房無往不利,各種票房冠軍記錄數不勝數,正如他這次微博說的那樣:《天下無賊》成爲馮小剛第一部票房破億電影,那真是烈火烹油的日子,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九四二》票房失敗之後,據說爲了彌補華誼公司的投資虧空,2013年馮小剛召集葛優等老熟人,花了2個月隨隨便便拍了個《私人訂製》,還是當年甲方乙方的段子集合,還是熟悉的老強調,不走心只走腎,隨隨便便票房7個億,大賺特賺,把《一九四二》虧的錢全部賺了回來。

但是,這部電影創下馮小剛電影評分新低,觀衆紛紛表示不滿,這也徹底透支了馮小剛十幾年來靠無數電影打下的口碑。

《一九四二》和《私人訂製》的兩極表現,讓馮小剛也有點心灰意冷。此後三年,他都沒有拍電影。

2015年,馮小剛攜《我不是潘金蓮》迴歸,之後他只拍這種偏文藝的電影,再也不拍之前那種賀歲喜劇了。

最能體現馮小剛這種心態的,是2017年的《芳華》,幾乎就是他當年的往事。

這次的《只有芸知道》,其實還是走的《芳華》的老路子,一段過往的往事。

有人說,一個人變老的標誌就是開始喜歡回憶往事。

馮小剛接連在電影中回憶往事,無疑,他真的老了。

3、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終將曲終人散的老牌導演們

當然,馮小剛並不寂寞。

無論一個人曾經多麼叱吒風雲,也終有退出舞臺中心的一天。無論一個電影人曾經有多麼輝煌的票房成績,終有一天他的電影再也無法讓觀衆滿意。

這一幕,似曾相識,一直不斷在上演。

因爲這就是歷史規律。

有的時候,生活就是這樣的殘酷。

比如吳宇森,2008年他從好萊塢迴歸,循着張藝謀等人開啓的古裝大片道路,拍攝了著名的《赤壁》系列2部電影。《赤壁上》一度是當年票房冠軍。

不過當時《赤壁》的口碑就很失敗,尤其是裏面頗有些雷人情節,以林志玲的“萌萌站起來”最爲典型。

受此口碑拖累,2009年《赤壁下》上映票房縮水一小半。

據說《赤壁》投資頗大,最後似乎略有虧損,所以後來吳宇森有5年沒拍電影。2014年他再次拍攝《太平輪》上下2集,這一次大家都知道了,票房慘敗徹底翻船,再也無法翻身。

馮小剛羨慕多年的國師張藝謀,這些年來票房也是一言難盡。

2016年的合拍大片《長城》,只能算是張藝謀勉爲其難接下來的爛攤子,先天不足,很難拍好,憑藉超強話題最終收穫10億票房,但是口碑非常失敗。

之後張藝謀的《影》,畫面水準依然一流,故事依然讓人難懂,最終票房6億不功不過。

陳凱歌也差不多,這些年票房最好的電影還是《妖貓傳》的5億。

和馮小剛的同輩導演們,基本上都是60多歲了。中外的導演們,基本上創作高峯都集中在40歲前後,60以後創新能力基本上就不再了。

比馮小剛小4歲的周星馳,其實也差不多到了這個階段了。

有的時候,一個導演的下滑,可能就是一瞬間。2016年周星馳的《美人魚》雖然就已經被很多人詬病,拿下當時的票房總冠軍被認爲是情懷使然,但《美人魚》還是有很多讓人爆笑的笑點。

可是再之後的2部新片,《西遊伏妖篇》和《新喜劇之王》,就連很多鐵桿星粉也都不得不承認,很爛。

而且這2部電影都是續集,其實就是炒冷飯,也許我們不能不承認,周星馳可能真的沒有創新能力了。特別是今年春節檔這個《新喜劇之王》,真的是一言難盡。

畢竟周星馳也是快60的人了啊。

和周星馳類似的,還有成龍。其實比起周星馳來說,成龍電影在很多粉絲眼裏早已成爲爛片代名詞了。這兩年的《機器之血》和《神探蒲松齡》票房都是一再撲街。

徐克,《狄仁傑3》也是讓人無言以對。

英雄,都將老去。

現在的中國電影,是屬於吳京、徐崢這些70後的時代了。

當然,可能留給70後的時間也沒有幾年了。

80後的導演餃子,第一部動畫電影《哪吒》已經成爲新的中國年度票房冠軍。誰知道下一個崛起的會是誰呢?

在這2019年的歲末,驀然回首,2010年代即將過去了。嶄新的2020年代即將到來,時間的事從來都是如此,時代的大潮浩浩蕩蕩,從來不會因爲任何人而停留。

過往的都只能停留成爲歷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