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仁宗承認士大夫階層的利益,所以讀書人都覺得仁宗是個好皇帝。所以宋仁宗的仁慈,其實只是對讀書人和士大夫階層有利,卻對整個天下有害。

《清平樂》的主角宋仁宗,是歷代讀書人稱讚的好皇帝。從他的諡號“仁宗”就可知一二。

宋仁宗是他死後,羣臣商議後上的諡號。古代皇帝諡號一般來自論語、尚書等古代儒家典籍。

論語說:慈民愛物曰仁,克己復禮曰仁。所以叫仁宗。

這些優點,宋仁宗全部都有。慈民愛物,就是對下人仁慈,克己復禮,就是剋制自己慾望。

推而廣之,宋仁宗是一個非常愛惜民力,懂的節制自己慾望的皇帝。尤其不像有些皇帝(漢武帝)那樣好大喜功。

關於宋仁宗如何仁慈,《清平樂》裏面講了很多細節。

以至於善妒的郭皇后,當着皇帝面,就敢打其他妃子,還把皇帝本人一起打了。

結果,宋仁宗還不想追究郭皇后的過錯。

還是呂夷簡勸諫半天,才讓他同意廢掉這個蠻橫的皇后。

這說明啥?這就說明宋仁宗心地實在是太善良了,寧肯別人欺負他,他從來不欺負別人。

所以宋仁宗真的是個好人,他死了以後據說京城的百姓都痛哭流涕,甚至連敵國契丹皇帝也難過得掉眼淚。事見邵伯溫《邵氏聞見後錄》載:“仁宗皇帝崩,遣使訃於契丹。燕境之人,無遠近皆聚哭。虜主執使者手號慟曰:‘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其後北朝葬仁宗皇帝所賜御衣,嚴事之如其祖宗陵墓雲。”

當然,我覺得這就是瞎扯了。

無論如何,契丹和北宋打了一百多年的仗,就算是彼此之間沒有打仗,也不過是鄰國而已。設想一下,你的鄰居死了,你會痛哭流涕?

簡直是笑話。

所以,說宋仁宗如何如何好,恐怕都是文人階層塑造的神話。都是文人階層編出來的事蹟。

畢竟,歷史都是文人編著。《宋史》據說是元朝脫脫主編,其實元朝這些蠻夷根本不懂中原王朝歷史,所謂的編著宋史,就是把之前宋代史官資料彙總整理了一下。所以《宋史》的基本觀點,其實就是宋朝文人的意見。

《宋史》裏對宋仁宗的評價,基本上就代表了當時儒家士大夫階層的意見。

在士大夫看來,宋仁宗簡直是一個好得不能再好的好皇帝。兩千多年的中國古代史,在宋仁宗治下,讀書人最幸福,這是毫無疑問的。

這些讀書人都是誰呢?

《清平樂》剛播出的時候,網友總結了仁宗朝的士大夫階層,號稱“背誦天團”。

宋仁宗手下的大臣們,晏殊、范仲淹、歐陽修......

都是詩文好手。

讀書人在宋仁宗一朝,實在是太幸福了。讀書讀得好,就能當官。而且個個都是官至宰相的大官,一生富貴。

宋代從太祖趙匡胤那裏“杯酒釋兵權”開始,歷來推崇“以文制武”,這是爲了解決五代以來軍閥混戰分裂的局面,不能給武人太高地位。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有其歷史進步性。但是宋朝太過於提高文人地位,也是造成整個宋朝對外戰爭屢屢慘敗的關鍵所在。因爲宋朝的制度,根本沒有武人的出頭之日,好不容易出一個狄青,也被這些文人大臣壓得死死的。

讀書人只要能中進士,基本上都能做到知州,至於進了政事堂,出任宰相的更是比比皆是。這些人從高位退下來,依然得到優待,比如司馬光,在神宗朝王安石變法時期得不到重用,但是他和文彥博、富弼等人在西京洛陽照樣過得很瀟灑。

這是宋朝制度使然。讀書人在宋朝真的特別瀟灑。

所以讀書人,哪個不說仁宗好?

在讀書人看來,最好所有的皇帝都是宋仁宗這樣,好讓讀書人世世代代都可以當大官。

可是,我們常常說“文人誤國”,所謂何意?因爲中國古代大多數的讀書人,基本上都是腐儒,眼高手低,光說不練,嘴裏說起仁義道德一套一套的,卻沒有幾個實幹家。

毛主席曾經說過,知識分子型的皇帝“沒有出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南朝陳後主、南唐李後主。

事實證明,詩文寫得好的人,大多數都不能真的讓他當官,至於當皇帝,更是一場災難。

古代大多數著名的君王和政治家,就沒有幾個寫詩寫得好。所以李白、杜甫這樣的詩仙和詩聖,其實真讓他們當官,未必是好事。同時代的王維做到了副宰相級別,表現也很一般。

爲什麼讀書人玩不轉政治?因爲寫詩需要強烈的感性思維,但是政治這玩意又需要強烈的理性思維,一個要你傷春悲秋,一個要你冷靜思考,這是兩個極端。

古代歷史上寫詩寫得好的帝王,大概也就是曹操值得一說。但是一來曹操寫的多數是慷慨激昂的文字(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種),和李後主“春花秋月何時了”這種完全不是一個調調,二來曹操的功業其實也算不得一流。

總之,讀書人還真玩不了政治。

也因此,讀書人推崇的好皇帝,恐怕往往都不是真正的好帝王。

就拿宋仁宗來說,仁慈本來是好事,但是仁慈過了頭,那就是婦人之仁。所謂“慈不掌兵”,真正當最高領導的,決不能是像宋仁宗這樣,老是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盡操心一些細節,卻掌控不了全局。

最關鍵的是,由於這種仁慈,他幹不了那些觸動利益的事。他也沒辦法徹底打破既得利益階層的阻擾,只能坐視整個王朝繼續滑向土地兼併的漩渦,無法自拔。

所以宋仁宗的仁慈,其實只是對讀書人和士大夫階層有利,卻對整個天下有害。與之相對,反而是那些經常被讀書人罵的皇帝,很多才是真正的雄才大略的雄主。

最典型的例子,要屬秦始皇。

作爲千古一帝,秦始皇在古代讀書人那裏的名聲一直不好。歷來說到秦始皇,就是殘暴,“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

至於焚書坑儒,更是被讀書人罵了兩千年。

還是毛主席,曾經這樣評價過秦始皇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

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秦始皇的名聲,一直到近代以來,才略微得到了比較公正的評價。實際上他不愧是千古一帝。

秦皇漢武並稱,和秦始皇類似的,自然是漢武帝了。

漢武帝咱們說了很多了,也不多說了。

歷史上還有一個皇帝,老是被讀書人罵,但其實他纔是好皇帝,那就是雍正。

雍正一直被讀書人罵“刻薄寡恩”。

爲什麼讀書人如此罵雍正?

前面咱們說了,讀書人都喜歡稱讚宋仁宗。而雍正卻被後世讀書人拼命抹黑。根本原因在哪裏?一個詞:利益。宋仁宗承認士大夫階層的利益,所以讀書人都覺得仁宗是個好皇帝;雍正動了士紳階層的利益,所以讀書人就罵他刻薄寡恩。

在對西夏作戰失敗以後,宋仁宗有感於朝廷弊病百出,因此讓范仲淹主持“慶曆新政”,這是後來宋神宗變法之前,北宋第一次改革嘗試。

宋仁宗和范仲淹討論朝政

但是,不出意外,這2從改革都遭到了慘敗。原因就是動了大地主階層的利益。

范仲淹慶曆新政內容很多,其中就一條很關鍵,范仲淹說從太祖那開始,官員數量越來越多,百姓供養負擔越來越大,要求清理官員冗員,遭到所有官僚體系的反對,所以不了了之。

後來王安石變法,同樣的下場。宋神宗說新法是好事啊,老百姓切切實實得到了好處啊。

結果文彥博給他說了一句話“爲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

這句話實在是太直白了。近乎無恥。

文彥博作爲士大夫階層的代表,明明白白告訴皇帝,朝廷要維護的是士大夫階層,也就是大地主階層的利益,百姓的死活根本不重要。你逼急了百姓,還有士大夫幫你穩住;但是你惹惱了士大夫階層,皇位就不穩。

歷代變法的核心問題,關鍵就是能不能打破既得利益階層對整個天下的把持,這些既得利益集團已經世襲壟斷控制了整個王朝,使得階級固化,而底層人民失去了上升通道,也因此整個王朝失去了活力。

所以像宋仁宗這樣優柔寡斷的皇帝,根本下不了這個決心,和整個官僚集團死磕。他這個皇帝就幹不好。

和宋朝類似的,是明朝中後期。官僚階層也是勢力非常大。皇帝根本無法駕馭整個官僚階層。所以明朝後期也是每況愈下。

但是像漢武帝這樣的霸主,在他手下幹活你不聽話,隨時有性命之憂。武帝朝50多年,13個宰相,得以善終的只有6個,其他7個要麼自殺要麼被殺。宰相已經是皇帝之外最大的官,下場已經如此慘淡,其他的官僚更是整日戰戰兢兢,誰敢造次?

雍正在位期間,也是殺了一大批官僚,他的好兒子乾隆,更是利用文字獄大殺特殺,殺得官僚階層再也不敢說二話。

當然,並不是說封建王朝皇帝喜歡殺大臣就一定是好事。這個還是要看具體歷史背景。

但無論如何,像宋仁宗這樣,對整個官僚集團毫無辦法,不敢對士大夫階層下手,那他這個皇帝,和官僚集團的傀儡又有多大區別呢?無非是個被官僚集團擺佈的吉祥物,自然無法有任何作爲。

完了,等你這個皇帝駕崩之後,官僚集團送上一個“仁宗”諡號,看起來千好萬好。不過是說明這個皇帝是個窩囊廢。

千言萬語,總結成一句話:被文人稱頌的皇帝,大多數都不是好皇帝;被文人切齒痛罵的皇帝,反而可能是個一代霸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