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在鄂西北一個小鄉鎮,離城區大概15公里,不算太偏遠。從小長大的村子離鎮上只有1公里左右,小時候沒事就去鎮上晃盪,看遍了錄像廳,玩遍了街機,在這裏呆到滿18歲,出去讀書,畢業留在上海,做了一個滬飄,現在就只有過年能夠回到家鄉了。

這些年來,農村的房子是越蓋越高,越蓋越多,基本上已經找不到平房了。我走過華北平原,也曾路過西北戈壁,閒暇時光去江浙滬的鄉村遊徒步過若干次,總的來說,湖北鄉村富裕程度自然比不了江浙一帶,但是略領先一些華北地區,西北就更加貧困一些了。

今年過年前夕,再次回到家鄉,感受一下小時候就熟悉的過年味道。

雖然家鄉的房子變化蠻大,但是臨近過年的集市面貌,和小時候依然比較接近,還是那麼地摩肩擦踵,還是那麼地熱熱鬧鬧,充滿了鄉村味道,別說和上海這樣的一線大城市過年景象完全不同,就是其它二、三線城市內,也絕對找不出這樣的過年氣氛,這是一種延續了中國農業鄉土社會年味傳統的氣息。

鄉鎮過年前的集市,永遠是這樣的擁擠。小時候人要比現在更多,現在畢竟有越來越多的人過年不再回家,不過現在買車的多了,過年開車回家的自然也多了,所以每年過年前的小鎮街道上,都是這樣的擁堵場景。

其實汽車並不是造成道路擁擠的元兇,堵車一般是這些三輪電動車,我們這裏叫電麻木,至於爲什麼叫麻木,好像是因爲這種三輪機動車避震效果極差,人坐在上面被震到麻木,所以叫麻木。以前還是燒汽油的麻木,現在進化成了電麻木。

這種車機動靈活,可拉人,可載貨,走親戚串門,下地幹活,都派的上用場,是農村地區每家必備之神器。

我們鄉下去鎮上集市買東西叫做趕集,趕集的時候,每家都開個麻木,鄉鎮集市也不講究,路邊隨便一停,於是道路兩邊擠滿了這種麻木,再加上永遠有麻木在掉頭,所以道路肯定會堵,汽車也只能見縫插針,瞅着空子往前開一步是一步。

過年要採購的東西非常多,喫喝玩樂樣樣都得有。過年要準備的豬肉、魚肉、各種自制薰香腸這些硬菜就不說了。

瓜子乾貨,這是過年待客必備,也是除夕晚上看春晚必備零食。

還有糖果,初一那天咱們鄉下小孩子都是成羣結隊過來拜年,討個吉利,每家每戶都得備着糖果,打發這些小朋友。這可比城裏小孩過萬聖節好玩多了。

當然這些一斤8元、10元的糖果都不是啥高級貨,貴的糖果那是專門用來招待稀客。記得我小時候初一去拜年,這種糖果一天要喫十幾個,一天到晚嘴裏都是甜的。

還有水果也是待客必須,鄉村的水果市場異常便宜,以前甚至能找到每斤1塊錢的蘋果,現在稍微貴一點了。這些也都是過年拜年待客的必備,總得拿出3個果盤,一個裝瓜子、花生;一個裝糖果;一個裝水果。

說完喫的,接下來是過年娛樂玩意,主要就是煙火鞭炮。

咱們這裏鄉村,除夕團年飯要在中午喫,開席之前要把春聯貼好,然後放一串鞭炮,放完才能喫飯。這種一盤一萬響的鞭炮實屬團年必備。每家喫這個團年飯,都要講究紅紅火火,熱鬧非凡,誰家的鞭炮放得響,放得時間長,臉上的面子就格外大。

所以這街上集市煙花鞭炮的攤位最多,上海是外環線內嚴禁菸花爆竹,只有在鄉下地區才能這麼肆無忌憚隨便污染空氣了。

過年不放點鞭炮,這年味就少了一半,除了除夕,初一早上,初五早上,這鞭炮聲更是響亮,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鞭炮的響兒也不能停啊。

不用等到過年,這兩天剛好遇上紅白喜事,鞭炮也是少不了啊。

所以每家買的鞭炮都要塞滿電麻木的車廂。

看這對父子,剛剛買好了鞭炮,正要回家。面對我的手機鏡頭,毫無懼色,小朋友看起來非常開心呢。

這過年要放鞭炮,去給先人掃墓上墳,燒點紙錢,也少不了鞭炮啊。這兩年,鄉下上墳興起了一股風氣,往墳堆上插塑料花,看起來挺奇怪的。

說完喫喝玩樂的玩意,這過年還少不了的就是春聯了。

還有各種中國結、紅燈籠,咱們中國人過年就是要紅紅火火,喜慶歡樂嘛。

請我家小朋友出場給大家拜個早年啦

提前給大家拜個早年啦,祝大家新春快樂,闔家安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