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曹縣魏灣鎮王澤鋪村南有一座綠樹環繞、輕煙籠罩的大院,矗立着一座座造型奇特、亂石嶙峋的假山,園內仿自然生態的山丘、草坪、灌木叢、溪流和大大小小密若梳齒的蛇窩,還有用水泥砌成的水池,池內萍蓮飄曳,青蛙蝌蚪戲遊其中,園內的蛇或揚着脖子,或伸縮着鮮紅的信子,或呼呼噴氣,有的趴在假山上爬行、打盹,有的相互纏繞,有的在樹梢上警覺地四處張望。蛇的形狀也千差萬別,或如蒲團,或如利劍,或如繩環,千恣百態,不一而足。這就是曹縣女民兵——蛇王劉惠敏的蛇園。她從養蛇起家,成爲名噪全國的養殖大王,開發了蛇類、珍禽等特種動物養殖,先後發展成爲集養加銷、科工貿與一體的綜合性開發企業,並拿出近百萬元用於公益事業,幫助衆多的人走上了富路。 受到人們的稱讚和縣人武部的表彰。

以前,劉惠敏家裏很窮,聰穎好學的劉惠敏一邊唸書,一邊幫着母親下地幹活、割草,靠養雞產蛋換點錢,接濟家庭的開銷。16歲那年,她因爲不願看到母親乞討般地挨家挨戶爲自己借學費而離開了心愛的學校,用她稚嫩的肩過早地分擔家庭生活的重擔。告別了充滿幻想的校園,爲讓家裏過上富足的日子,她拼命地幹活,汗水滲透了衣衫,烈日曬脫了一層皮,雖然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但收穫甚微。爲了尋找致富門路,她開始看報聽廣播收集信息,當她獲悉種藥材能致富時,便不顧父母的阻攔,借錢搞起了藥材種植,她不怕出力流汗,天天鬆土,鋤草、施肥、澆水、治蟲,雖然喜獲豐收,但卻沒有了銷路,一下賠了3千元。接着,她又養雞雞死,養兔兔賠。面對多次的失敗,她體會到了創業的艱辛,深深認識到,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幹事業不僅要有熱情,還要懂技術、信息靈,缺少信息就永遠不能把握市場的脈博,於是讀書看報成了她最大的嗜好。沒錢訂報刊,她就收集舊報紙,把有價值的實用技術和信息剪貼下來。在一次全縣民兵役訓練時,縣人武部的一位領導爲她提供了一則“養蛇是條黃金路”的信息,她一陣狂喜,蛇價格高、市場暢銷,蛇毒市場緊缺,養蛇定能致富,這可是個難得的機會,可她是個連蚯蚓也不敢多看一眼的女孩呀,更何況那形容醜陋的毒蛇,養蛇難度高,風險大,但效益可觀,然而風險和效益是並存的,劉惠敏寧願冒險也決不願放棄這巨大的效益,她當機立斷,學習養蛇技術,致富從養蛇開始,爲全縣的民兵做出榜樣。

於是,她到南方一家蛇場一邊打工一邊學習養蛇,先學蛇傷防治,再學蛇的飼養管理。爲了解毒蛇的生活習性,她時刻注意觀察毒蛇的棲息、捕食等規律。學習期滿,她開始了養蛇生涯,沒錢買蛇種,她走深山、竄老林,踏上了充滿險境的捕蛇之路,她白天在山上尋覓,晚上露宿山洞,渴了,喝一口山泉水,餓了啃一口乾糧,在南方的山澗密林留下了她的身影。一個月的時間她就捕了2000多斤毒蛇。

人工養蛇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在這偏僻的小村,世世代代那種靠天喫飯,依地刨食的小農思想,怎麼也接受不了養蛇的狂想,於是乎,親戚不理她的茬,鄰居不進她的門,一是怕蛇,二是怕邪,一時間,在這封閉的小村就像落下一顆重型炸彈,責備非難,冷嘲熱諷像山風急雨裹挾着她,世俗的壓力可以頂住,養蛇中遇到的困難更是難以讓人想象,在自然界中,蛇從飲食到棲息環境,儘可以自由選擇,可人工養殖由於受到人爲限制,而且飲食上也很難適其胃口,加之蛇飼養密度過大,致病的機會相應增加。爲此,劉惠敏做了大量探索工作。爲了揣摸南蛇北養的規律,她在蛇園裏一呆就是一天,有時乾脆與蛇同眠,仔細觀察,摸索蛇的習性和採食情況,以及晝夜、風雨等特別天氣變化下的規律,從理論和實踐上論證了北方四季養蛇的可行性。爲給蛇提供活的食物,劉惠敏利用人工孵化鵪鶉喂蛇,她還設計了隧道式四季恆溫蛇房,保證蛇能四季正常生長。

養蛇難,取毒更難。取蛇毒時,要把蛇的下半身固定,稍有不慎就有被咬傷的危險,開始由於取毒技術不熟,劉惠敏曾三次被蛇咬傷。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提取蛇毒136克,並開發生產了蛇酒、蛇粉等,當年獲利10多萬元。全國等多家新聞單位報道了她的事蹟。

科技這把金鑰匙爲劉惠敏打開了迅速成功的大門,而把握市場又使她立於不敗之地。在市場的調研中瞭解到,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野味食療越來越被人們重視,爲適應這一新形勢,她又上馬了野味食品生產線,結合現代高新技術和傳統食品配方,佐以名貴中藥香料,開發生產了“紅燒鷓鴣”、“清蒸山雞”、“蛇汁海狸”等系列食品,產品暢銷20多個省市。

隨着事業的發展,富有超前意識的劉惠敏深深認識到,特種養殖業要想健康穩妥的發展,必須走產業化之路,於是她另僻蹊徑瞄準商機,果斷進軍野味餐飲業,以自己的養殖基地爲依託,投資辦起了全國第一家以經營野味爲主的“王澤鋪野餐大王”飯店,聘請了國宴大師吳萬里和人民大會堂餐飲處鄭秀軒處長作指導,隆重推出鷓鴣宴、山雞宴等系列野味宴,以獨特的野味特色在餐飲業獨領風騷,生意十分紅火。爲使“王澤鋪野餐大王”這一品牌實力迅速壯大,她借鑑國際上先進的連鎖經營模式,面向全國發展連鎖店。很快吸引了衆多的加盟者,相繼在全國建起了分店。

爲了謀求更大的發展,她又北上借腦,在中關村設立了特養總部,聘請了80多位專家做事業發展後盾,開通了專家諮詢熱線,建起了王澤鋪網站,實現了電子商務。爲了開發北京市場,她先是以王澤鋪強大的品牌優勢做後盾,在北京的房山區建起特養高效示範園,在順義、大興建起了養殖基地,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向北京市場滲透,使特種養殖以星火燎原之勢迅速蔓延,她還投資建起了食品加工廠,以加工來帶動北京特養的發展,產品就地打入北京市場,完成了在北京的特養產業化鏈條,形成了一個集養殖加銷、科工貿爲一體的綜合性開發企業。

如果說,創業只需要喫苦精神的話,那麼經營好一個企業需要的則是知識、智慧、和科學的頭腦,爲豐富頭腦,跟上時代的步伐,她經常學習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讀完了哈佛管理等著作,合理的資本運營又使她立於不敗之地。經營中她還針對特養界的無序競爭、各自爲政的混亂局面,又大膽將國外特許經營理念引入到特養行業,運用現代化管理模式、完善的服務、後顧無憂的產品銷售體系,再加上養殖戶利益至上的經營理念,使得外地養殖戶在當地即可享受優質服務。爲加盟者提供包括銷路、技術在內的全方位服務,加盟者只管放手進行養殖即可,而不用承擔初涉特種養殖業的投資風險。此舉不但使王澤鋪的品牌知名度及市場競爭力大爲提高,還極大改變了特種動物養殖界一盤散沙的現狀、淨化了特養市場,把特種養殖逐步納入規模化、產業化發展軌道,爲拓展市場積累了後勁。

劉惠敏富了,她時刻不忘國防事業,每年逢年過節她總要買些慰問品寄給遠方日夜守衛邊疆的解放軍官兵,購來圖書辦起了民兵之家閱覽室。當她面對那些仍在貧困中摸索的鄉親們,特別一些退伍兵,回鄉致富沒技術,創業沒項目時,她感到作爲一個民兵的重大責任。特別是面對上門求富者那一張張渴望富裕的面孔,讀着那一封封蘸血浸淚的求富信,她的心沉甸甸的。她不會忘記,河北一青年騎車1500華里前來求教,暈倒在她家門口的情景,山東長清縣一下崗職工,咬破中指寫來的求富血書讓她晝夜難眠。可他們一無資金,二無技術,三無項目,不知富路在何方,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她決心實施自己更大的扶貧計劃,投資300多萬元建起了我國規模最大的特種動物賒銷城,從資金、技術、種源上一幫到底,讓貧困戶先賒種,再賺錢,把那些好養易銷的山雞、鷓鴣、孔雀等特種動物賒供給他們,她的這一舉措受到人們的歡迎。爲了讓他們掌握好技術,劉惠敏又辦起了培訓班親自授課。王澤鋪,這個原本貧瘠的地方,讓來自天南地北在致富路上歷盡坎坷的求富者在這裏重又看到希望的曙光。

劉惠敏成功了,但她的奮鬥是無止境的,開創養殖事業新天地,將是她執著的追求,她擬定了雄心勃勃的小康村建設規劃,提出三年內建成億元村。她先後考察了俄羅斯、新加坡,開闊了視野,也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企業市場網絡的大小直接影響市場佔有率的高低,一個銷售渠道殘缺、網點不足的企業是無法立足於競爭激烈的市場,於是她利用自身在特養界的品牌優勢,大膽推出了“上門供種、上門技術指導、上門收購”三上門服務政策,使養殖者足不出戶就可享受到諸多良好的服務。目前,在特養界已形成一種共識:“特養要致富,加盟王澤鋪”,通過特養加盟,在拓展市場時可以有效地取得加盟者的合作,因此,爲企業跨行業跨區域合作經營來來了便利,王澤鋪養殖業也日見紅火。最近她又把目光瞄向了日漸火爆的旅遊業,她聘請了有關專家策劃設計,創辦集蛇類養殖、文化娛樂、餐飲服務、產品加工爲一體的萬蛇城,以現代聲、光、電、影等手段,再現蛇類起源,蛇的傳說,以及中外喫蛇、玩蛇,用蛇之方式,展現各種蛇類人文景觀。首期工程孔雀園已對外開放,園內鮮花盛開,碧草鋪地,綠樹繁茂,園內花叢中三三兩兩的孔雀開屏,還有的在小溪邊低首弄沙,或引勁遠眺,或精心梳理豔麗的採羽,或昂首高歌,使人彷彿走進夢境,吸引衆多的遊客,僅門票每天收入近萬元。十年風雨一路歌,筆墨難寫是精神,本着走特養產業化之路,圓九仇農民小康夢的理念,面對新的起點,劉惠敏的腳步並沒有停下,反而邁得更加有力了。(舊事重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