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西躺在院子裏,被太陽眯縫了眼,一壺好茶,一隻貓,等着金雞菊開滿花田。二是大西的一點私心,讓村民自己修繕自己的老房子,手下也會帶着更多的感情吧。

原標題:神似宮崎駿動畫的1300年古村,關於生活的所有美好想象,都在這發生

冬日,三角梅從盆裏漫了出來。

大西躺在院子裏,被太陽眯縫了眼,一壺好茶,一隻貓,等着金雞菊開滿花田。

距離廈門一個小時車程的隱祕山林裏,藏在古山重的花田社像極了宮崎駿的動畫世界:

夏有涼溪泡瓜,秋有柿柿如意;

菠蘿很甜,後山掛滿了佛手瓜;

日日有繁花,和三寸日光。

一寸灑在院落裏,

穿過樹葉,映在粗糲的石牆上,

穿過白紗簾,落在老木桌上。

一寸落在林間,

斑駁地,浮在空氣中,

飄在蘆葦蕩上。

還有一寸則給了溪澗的粼粼波光。

於是一個客人離去後說:「這段時光是我年輕時最自在的時光。」

三年前,大西和小夥伴偶然遇見了古山重。

「這羣年輕人怎麼就和古村槓上了呢?」

回憶當時,村民們仍有些愕然。

改造前

一羣年輕人要在這安家,新房子不要,挑了村子最深處的那片廢屋子。那些房屋被廢棄許久了:

牆塌着,被風化的石頭呈斑斕的珊瑚色;

瓦片,一捏就碎成了粉末;

木柱子裏都是白蟻……

沒有人住,偶有幾戶養着雞鴨和豬。

可沿着交錯的巷子走,大大小小的閩南特色石厝,每一處幾乎都還保留着傳統的四合院結構。

日光一下晃了神,好似又聽到曾經街巷的熱鬧。

城市文明和鄉村精神真的水火不容嗎?

如果能有一片村落,既能保留古老的靈魂,又不因循守舊,用當代的手法和材料去重新煥發生機,那多好呀。

看過太多鮮活的鄉村在被工業化摧毀殆盡,大西和夥伴們都想力所能及爲鄉村做一些事情。

沒有請專業施工隊, 去拜訪請來當地的老師傅,請他們按記憶中的模樣去修舊如故。

一是爲了增加他們的收入,也順帶能普及一下老房子的現代化改造新觀念;

二是大西的一點私心,讓村民自己修繕自己的老房子,手下也會帶着更多的感情吧。

保留石牆,

保留閩南瓦片屋頂,

儘量使用當地回收的舊門板,

再用現代工藝重新打磨加工。

老房子最鬧心的永遠是採光:

大西把大廳的舊牆替換成了落地窗,

每間老屋增設明窗,

還有屋頂活動的玻璃天窗,

讓空間更加通透。

老物件散落在角角落落,

老式縫紉機、老水車、割稻機,

牆角的煤油燈,陶瓦罐,

木門上的鑰匙也精美有樣子。

我們喜歡老物件,不是因爲它古,而是那些印刻在它身上的生活痕跡。

於是踏進花田社院子的一刻,像是回到了小時候外婆家。

與君初相識,卻似故人歸。

院裏的舊缸、木樁都是花草可以生長的地方。

天井樹蔭下,層層疊疊的葉子讓陽光變得柔和,一閃一閃的彷彿還是夏天的模樣。

房子修好了,村子也好像因此被注入了新的活力。

每逢年節,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回到家裏,老人們總會帶着他們到花田社來轉轉,看看自家老宅的變化。

那些年輕的臉上大多是欣喜的神情——陪伴他們童年長大的老宅子,因爲一些小小的改變竟會煥發出如此生機。

孩子們只覺得有趣,成羣結隊圍着院子嬉鬧奔跑。

抱着手臂在粗糲的石牆上玩捉迷藏,清脆的笑聲穿過街巷,又消散在清風裏。

古山重,一聽名字就有畫面,村古、山重,卻也因此恍若世外桃源。

週末有空的時候,大西就在花田社待着。不帶什麼目的性,純粹把自己丟進村子裏「撒野」。

三餐

早起繞着小溪走走,

去後山菜園摘些龍鬚菜,

今日份的午餐就有着落了。

再挖點筍,做下酒菜。

有朋友來看望,

帶了漳州老街的豆沙餅和玫瑰酥,

就沏一壺好茶,在院子裏愜意一下午。

和朋友去野餐,

買顏色鮮豔的水果,足夠好喫的零食。

不一定要紅色格子野餐布,

但一定要有風,有太陽。

不需要說話,靜靜看雲朵就很美好。

四季

最喜歡是夏天,

喜歡夏天的山溪、屋檐的雨珠,

山谷的清澗,夜晚的螢火,

和漫山的向日葵。

喜歡秋天的理由也好多,

喜歡稻田收割後的田野氣息,

院子的三角梅葉變得紅紅黃黃,

山的顏色也變得富有層次起來。

又忘不了春紅,那遍野的油菜花。

掛念着冬日爐火裏溫着的老黃酒,

和酒後的那些故事:

說那孩提時的竹馬青梅,

說少年時的第一次離家,

說長大後那個到現在都忘不了的人。

鄰舍和鄉俗

在古山重, 鄰里之間的聯繫不似城市裏那樣淡漠,而是延續着人情紐帶。

因爲當地盛產李子、梅子,每年花田社都會幫忙消耗一部分,收去釀一些果酒。

誰家地裏有了收穫,也總念着送些到花田社來。

山裏的人啊,用自己的雙手播種、收穫,再送給鄰里好友。

或是一籃甜糯的玉米,或是幾棵帶露的瓜果,都是心意。

時光在這裏好像沒有留下什麼痕跡, 每逢年節,都有熱鬧。

村裏初八「賽大豬」,元宵時則浩浩蕩蕩去看木偶戲。

時常還有廟會、社戲,小豆丁們跟着姥姥姥爺去聽戲,卻被小喫攤饞走了神。

前些天村長家的大胖孫子出生,在自家的祠堂裏起了鍋竈,請鄰里鄉親喫大鍋飯,全村人圍着熱騰騰的滷麪喜氣洋洋,又是一場熱鬧。

誰不喜歡往熱鬧的民俗裏奔呢?那裏有歲月的痕跡,新生的面龐,融在古建築裏斑駁的年華和煙火氣。

在花田社,一年四季的時光都清爽如洗,都有觸手可及的簡單幸福:

田野果蔬沐浴陽光,小徑院前開滿鮮花。

有田,有收成;有貓,有老友;

這裏的美,全在那一片未鑿的天真中。

「我並不覺得現在中國的鄉村會落後於城市,只是缺乏規劃和文化美學力量的注入。中國農村,未來可期。」

保護一座古村,最好的方法不是把她供起來,而是讓她活起來。

只要守住鄉村的精神,不論行過多少山重水複,終能得見柳暗花明。

*圖片來自花田社,部分圖爲客照

部分文字來自微博@古山重花田社

感謝MARK大西西接受採訪並授權

漳州 |古山重 花田社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長泰縣馬洋溪古山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