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和痛风的关系是一个老问题了。如果大家对待饮酒能和关心豆制品一样,痛风的复发率肯定要比现在低很多。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从1949到1958年,全国仅有20多例的痛风病例报道),豆制品是人们获取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从这点来看,痛风和豆制品不存在对立的关系;后来,随着物质水平的丰富,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痛风的遗传易感性变得越来越强,豆制品的嘌呤含量相对偏高,也有可能成为少部分人痛风发作的诱因。因此,豆制品和痛风之间的关系,最好放在不同的环境下来评估。

总的来说,如果您不是痛风的易感人群(一碰就着的那种),我们认为豆制品应该还是安全的。和普通的患者相比,痛风易感人群的尿酸清除能力更差,很容易因饮食中嘌呤的摄入而导致血尿酸升高。尽管如此,医学界的认识还是偏向保守(可能的原因是很难区分普通的痛风患者和痛风易感人群),亚太地区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48%的医务工作者认为摄入大豆或豆制品会导致痛风。

但是,新证据的不断出现,有可能会改变这种认识现状。

来自天津的一项社区居民调查发现,大豆食品的摄入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呈负相关,每日大豆食品摄入量小于50克的男性,患病率是每日大豆食品摄入量大于150克的男性的1.347倍。另外一项来自广东的社区居民调查结果显示,在消除年龄、吸烟状态、酒精摄入、能量摄入、蔬果摄入、BMI等因素后,发现女性人群中大豆食品摄入和高尿酸血症发生呈显著负相关,但在男性人群中没有发现相关关系。

从以上研究结果来看,至少对健康人群来说,豆制品的摄入对痛风的发病风险有积极作用。这可能和我国居民主要以豆制品的形式摄入大豆有关,经过加工之后,原来大豆中的嘌呤含量已经大幅下降。比如,大豆本身的嘌呤含量是166毫克每百克,但加工成含水量更高的豆腐和豆浆之后,它的嘌呤含量就分别下降为55.5毫克每百克和27.7毫克每百克。因此,用豆腐等豆制品代替部分鱼肉类作为蛋白质来补充,并不会引起嘌呤摄入量的明显增加。

就算进食大豆食品引起了血尿酸的升高,它升高的幅度也不大,而且尿酸的清除率会因为进食大豆食品而出现升高。日本的研究人员在30到50岁的10名痛风患者中进行试验,测定进食前1小时和进食后1小时、2小时、3小时的尿酸水平。结果显示,痛风患者进食豆制品后(嘌呤含量为23毫克每百克),尿酸水平仅上升5%,且各时间点尿酸水平没有明显差异。进食2小时后,痛风患者的尿酸清除率明显增加。

还有研究表明,饮食因素对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影响比较复杂,食物的嘌呤含量不是影响尿酸代谢的唯一因素,还和食物的嘌呤种类、生物利用度等因素有关,特别是嘌呤的种类。在食物含同样数量嘌呤的情况下,次黄嘌呤和腺嘌呤的比例越大,升高血尿酸的作用就越明显。研究人员测定了大豆中的嘌呤种类及含量,其中腺嘌呤69.1毫克,次黄嘌呤1.7毫克,二者占大豆嘌呤总量的42.7%。与之对比的是,鱼类中腺嘌呤和次黄嘌呤占其嘌呤总量的58.7%到71.4%。很明显,当进食同样嘌呤含量的大豆食品和鱼类时,后者升高血尿酸的能力更强。

小结一下:因为饮食习惯的原因,国外对豆制品和痛风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缺乏可供参考的资料。从亚州各地的研究结果来看,是倾向于豆制品无害论的。只要你不把豆制品当饭吃(我国膳食指南推荐每日可摄入相当于30克大豆的豆制品),基本不需要太担心会痛风。当然,痛风是一个常常不按理出牌的家伙,如果您已经被频繁的急性发作吓成惊弓之鸟,那就远离大豆食品吧。还有,如果您爱鱼头豆腐汤的鲜美,痛风的时候可别把气撒在豆腐上,鱼头才可能是真正的凶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