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謝帖》的“未”字,兩個橫畫的入勢亦頗爲相類,均是凌空側向的鷹擊長空式的扎入,線型成茅尖狀,第二畫至中段橫截筆鋒,向左上方疾進直衝,一畫之間,有奇峯突起之勢。不妨做一個遊戲,仔細觀察《二謝帖》每一筆橫畫的鋒勢運動,那千巖競秀的氣象會使你產生目不暇接的“痛苦”吧。

孫過庭《書譜》雲:“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簡簡單單的一筆橫畫,竟會浮現出陰陽向背的精微變化,這種神奇的技巧,沒有人比王羲之更能得於心而應於手了。

《集王興福寺碑》局部

大雅《集王興福寺碑》的“一”字,筆鋒平切入紙,穩穩加力,至中段處奇峯突起,破鋒空提上衝,收束大幅回擺,至中段破鋒處呈鉤環狀。一畫之間,起伏跌宕,鋒起鋒落,的確猶如山勢奇變,有王維“分野中峯變,陰晴重壑殊”之詩境,此字約略彷彿。

《二謝帖》起首的“二”字,外耀鋒芒,第一畫入筆向側下方流利而悠長地滑切,點畫下沿形成優美短弧形,鋒勢柔和,回擺輕盈;第二畫入筆較爲陡直短促,稍取彎翹之勢,鋪毫後鱗勒澀進,收筆時有一沉實的動作,很小的頓挫,蓄勢後出鋒,短而結實。

二畫之間空間開闊,筆勢走向基本平行,而着力點的微妙差異“和而不同”。

《二謝帖》的“未”字,兩個橫畫的入勢亦頗爲相類,均是凌空側向的鷹擊長空式的扎入,線型成茅尖狀,第二畫至中段橫截筆鋒,向左上方疾進直衝,一畫之間,有奇峯突起之勢。

不妨做一個遊戲,仔細觀察《二謝帖》每一筆橫畫的鋒勢運動,那千巖競秀的氣象會使你產生目不暇接的“痛苦”吧!

“痛苦”之後,文徵明的幾行字擺在眼前,也來觀察每一筆橫畫,如果也把它們比作山峯,那麼,這每一座山峯都是沒有起伏的,而所有的山峯都完全是同樣的山脈走向。

王羲之《二謝帖》與文徵明《七律詩帖》對比圖

再回過頭來重新觀察《二謝帖》的每一筆橫畫,大概你目不暇接的“痛苦”會進一步加劇了吧!

- end -

—版權聲明—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需轉載請聯繫書法屋

總監丨馮錯

主編 | 凌晨

編輯 | 土曾 小君 祁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