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前期,魏國強大一時,經歷了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的擴張,在魏惠王前期達到了頂點,其標誌是公元前344年的“逢澤之會”魏惠侯稱王之事。公元前341年,馬陵之戰中魏國敗給了齊國,魏國走下了霸主神壇。之後,齊國、楚國、秦國、趙國都很強大,一時形成了一種均勢局面。縱橫家們的出現正是因爲這種均勢,而縱橫家的退出也是因爲在他們的努力下,均勢局面被打破,新的霸主(秦國)產生了。

先是楚國的衰落,公元前301年,齊、韓、魏、秦聯合攻楚的“垂沙之戰”標誌楚國的衰落。再是齊國的衰落,公元前284年,燕將樂毅率領趙、楚、韓、魏、燕五國軍隊打敗齊國,齊國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城。齊後來雖然復國,但衰落已成定局。在楚國和齊國衰落下去之後,趙國成爲東方六國中惟一能與秦國抗衡的力量。秦趙兩國在長平展開了決戰,秦國傾全國之力打贏了這場戰爭,爲統一六國掃除了最後的障礙。

在上面列國爭霸的過程中,有幾位關鍵人物,改變了歷史的走向。第一位是吳起,第二位是孫臏,第三位是匡章,第四位是樂毅,第五位是白起。

第一位:吳起。魏國的強大,離不開吳起。吳起是在魏文侯求賢時期來到魏國的。他爲魏國奪取秦國河西之地。當時魏國的河西郡(今陝西渭南)、上郡(今陝西榆林)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半個陝西省,現在的陝西渭南市、榆林市當時都是魏國的,而這都是吳起之功。吳起作爲戰神級的存在,最輝煌的戰役就是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率5萬魏軍擊敗了50萬秦軍。

魏國之衰,實啓於吳起離魏。魏文侯去世後,吳起在魏武侯和公叔痤的排擠下離開魏國,去了楚國。他幫助楚悼王進行變法,楚國強大起來。公元前381年的棘蒲之戰,吳起率楚軍與魏軍大戰,魏軍大敗,楚軍飲馬黃河,凱旋而歸。之後,魏武侯和魏惠王錯誤的用人政策,使商鞅、孫臏等一大批人才離魏而去,魏國也因此而終於徹底衰落了。

改變戰國曆史格局的五位人物

第二位:孫臏。魏國是在孫臏爲軍師的齊軍的直接打擊下而衰落的,這就是公元前341年的馬陵之戰,齊國的強大也從此開啓。馬陵之戰之前的魏國,強大到可以兩年拔趙都邯鄲,西有滅秦之勢。如若沒有孫臏的軍事才能,是沒有哪一國的軍隊可以打敗魏國的。即使是孫臏,也是靠計謀才取得成功。馬陵之戰,使魏國十萬精兵被滅,元氣大傷,戰國格局隨之而變,孫臏在其中起了關鍵作用。之後,齊國成爲三足鼎立之一大國。這三國是:齊、秦、楚。從公元前341年到公元前284年的戰國曆史,是齊、秦、楚三國較量的階段。

改變戰國曆史格局的五位人物

第三位:匡章。三國鼎立格局的結束與齊國的強大、楚國的衰落是因爲齊國大將匡章。本來齊楚是結盟的,這對於秦國非常不利。公元前312年,秦國派張儀前往楚國遊說楚懷王,以答應給楚國六百里商於之地爲條件破壞了齊楚聯盟,形成了秦齊合力攻打楚國的局面。公元前301年,齊、韓、魏、秦聯合攻楚的“垂沙之戰”標誌楚國的衰落。而垂沙之戰是以齊國爲主力的,齊將是匡章。之後,形成齊、秦二強並立的局面,並且齊國是更勝於秦國的。其表現是公元前298年到公元前296年,齊、韓、魏三國聯合攻秦。經過三年苦戰,聯軍攻入函谷關,迫使秦國歸還韓之武遂、魏之封陵等地。這三年攻秦之戰,也是以齊將匡章爲主的。公元前288年,齊閔王與秦昭王並稱東西二帝,前286年齊國滅了宋國,盡得宋國疆域。之後,齊閔王鞭天笞地、狂妄之極,是名符其實的霸主。

而齊國的強大離不開匡章,匡章是田忌和孫臏之後齊國的頂樑柱。有以下史實爲證。匡章第一次出現於史籍是公元前334年,他參與了魏惠王與齊威王的“徐州相王”,並與魏國國相惠施辯論。匡章第一次成爲齊國的頂樑柱是公元前323年的桑丘之戰,這是商鞅變法之後,齊國與秦國的第一次交戰。匡章爲將,率領齊軍大敗秦軍。公元前314年,乘燕國內亂,匡章率兵十萬,用了五十天,便攻破燕都,滅燕國。公元前301年,匡章在垂沙(今河南省唐河西南)大敗楚軍,殺楚將唐昧。公元前298年—前296年,匡章率齊、魏、韓三國聯軍攻破秦國函谷關,迫使秦國求和。之後,風雲戰國近四十年的匡章不見於史籍記載,可能是年老已亡。

改變戰國曆史格局的五位人物

第四位:樂毅。之所以說樂毅是改變戰國格局的人物之一,是因爲他率軍打敗了霸主齊國,使戰國二強並立的局面結束,秦國成爲一家獨大之勢。燕國之所以能打敗強大的齊國,是因爲齊國的強大引發了其他各國的恐懼,再加上齊閔王鞭天笞地、不可一世,所以各國聯合起來,擊敗了齊國。

公元前284年,樂毅率領燕、趙、楚、韓、魏五國的軍隊攻打齊國。齊將觸子率齊軍與五國聯軍對峙於濟水邊,雙方各有二十多萬大軍。齊閔王粗暴的作風造成了齊軍的失敗,他辱罵爲他滅了宋國的大將觸子,並威脅要滅觸子的家族、掘觸子的祖墳。觸子惱怒之下,故意讓齊軍戰敗,觸子本人也逃的不知所終。副將達子率殘軍逃回齊國都城臨淄,齊閔王逃到莒邑固守。樂毅在齊國作戰五年,攻下齊國城邑七十多座,只有莒和即墨沒有攻破。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去,其子燕惠王即位。齊將田單施反間計,造謠說樂毅五年沒有滅齊國是準備在齊國稱王。燕惠王派騎劫代替樂毅,樂毅逃奔趙國。趙王封樂毅爲望諸君。

改變戰國曆史格局的五位人物

第五位:白起。秦王朝的半壁江山是白起打下來的,最主要的是他打敗了惟一能與秦國抗衡的趙國,使秦統一六國大局已定。所以說白起是改變戰國格局的人物之一。白起在史書的出現是公元前294年的新城之戰,他的成名之戰是公元前293年的伊闕之戰。在伊闕之戰中,白起以十萬秦軍滅韓魏24萬聯軍,扭轉了公元前298—公元前296年三國攻秦至函谷關的對秦不利局面。之後白起爲秦國出征近四十年,經歷大小戰爭無數,主要的戰爭有:前281—前278年攻楚之戰、前274年華陽之戰、前260年的長平之戰。長平之戰爲秦統一六國掃平障礙,然而鳥盡弓藏,一代名將可能由於殺孽太重,被秦王賜死。

改變戰國曆史格局的五位人物

我們比較此五人結局,吳起被逐、孫臏隱退、匡章不知所終、樂毅逃亡、白起被殺。不世功勳換來的除了後世的英名,在當時更多的是悲慘的結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