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在2004年上半年的某一天,山東中醫藥大學的一位博士打電話給《思考中醫》的作者劉力紅,問他是否知道山西有一位非常厲害的老中醫,他的名字叫李可,劉回答說"不認識"。於是,這位博士就給劉寄去了一本山西科技出版社出的《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集》。

這位博士寄去的這本書,竟然讓劉力紅大受觸動。在過去,劉力紅先生一直都認爲中醫在危急症方面是不如西醫的,一直都對中醫急症課題研究持反對態度,認爲中,西醫各有所長,中醫不要在危急症方面與西醫硬拼,不要人家有什麼自己就要有什麼,要注意發揮自身的優勢。

劉力紅坦承自己在對待危急重症方面經驗不足,這是其學術方面的缺陷。但是他自從看了李老的經驗集後,知道了李老在危急重症方面的獨特療效,使他轉變了原有的觀念,恢復了中醫治療危急重症的信心。

2004年6月,劉力紅赴粵講學,那時候他已拜鄧鐵濤老先生爲師,於是他向鄧老尋問李可老先生的情況,並希望鄧老介紹他結識李老。鄧鐵濤是個國醫大師,他竟然評價李老是一個治大症的高手,並且還爲劉力紅寫了推薦信。

2004年7月初,劉力紅親赴李老的家鄉--山西靈石縣拜訪李可老先生。在那裏,劉力紅呆了6天,李可老先生與他一見如故。李老稱自己一直想爲中醫作點兒事,但一直沒有機會,參加了不少學術會,總因觀點不被接受而碰壁,十分失望。看了《思考中醫》這本書,對中醫又燃起了希望,也很想結識作者。劉力紅向李老提出拜師請求,李老欣然答應。2004年8月,劉力紅曾經治療過的一個青島乙肝患者舊病復發,非常嚴重,劉力紅治療一段時間效果不理想,於是劉力紅邀李老一同去青島會診,也想借機考驗一下李老的水平。患者家族中有多位因肝病死亡,年齡均不超過50歲,因此患者對自身疾病十分恐懼。李老看過病人後開出了處方,喫藥前劉力紅讓病人作了肝功化驗,兩劑藥後再作檢查,各項指標大幅下降,堅持治療一段時間後,病人各項指標完全恢復正常。這一病例讓劉力紅堅定了中醫治療危重症的信心。

劉力紅說:"像李老這樣高水平的中醫,在民間不止一個"。李老曾向劉力紅推薦過一位任姓老先生,李老在給劉力紅的推薦信中寫道:"吾觀此人對藥物的研究,目前全國無出其右者"。任老先生常隻身入山數月不出,過野人生活,自嘗百草,多次中毒幾乎喪命,其對中藥藥理藥性的研究幾近癡迷,《本草綱目》已被他翻爛了四部,已讀第五套。劉力紅認爲:像李老、任老這樣的人在民間不爲人知十分可惜,這樣有水平的中醫藥專家不被發現,經驗不被搶救是一種罪過。於是,他萌發了成立一個研究所的念頭,他要把民間這些確有真才實學的人聚集起來,傳授中醫文化、學術、技能。

劉力紅原想在《思考中醫》出來後,沉澱一段時間,潛心學習、研究。但接觸了李、任等民間老中醫之後,他感到自己可以利用出書所帶來的業內外影響力幹一些事情,這是老先生們的希望,也是他的責任。劉力紅說:"現在中醫雖然形式上看很熱,但中青年中醫工作者中真正對中醫充滿信心、堅定不移、承前啓後的人寥寥無幾。目前的一些法規使很多民間的名醫無法出頭,這些人的埋沒、流失對中醫事業來說是巨大損失。要把他們的經驗傳授下去,爲中醫培養承前啓後的人才。"

李可在自己的書籍中公開自己經驗祕方,沒想用這些特效方子發大財,早就把這些方子寫進書裏了,這是他的心胸,沒想着自己的錢,他想的是如何把自己的經驗告訴天下人,讓大家少受痛苦。他還屢屢苦口婆心的叮囑一些中醫人常犯的錯誤,還苦口婆心的希望中醫高層能夠將自己的驗方重視開發以便臨牀能夠方便運用,提高療效。如果中醫都如此不保守,則當然會日日進步。

爲繼承和發揚李可老中醫學術流派的思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於2011年3月9日正式在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設立李可中醫藥學術流派傳承基地。李可教授率領包括原鳳凰衛視名嘴梁冬在內的國內多名弟子出席揭幕儀式,基地共有60名學徒,其中包括中醫科學生、教授、中醫愛好者,甚至有對中醫感興趣的西醫。

國家在南方醫院首設傳承基地,將以系統總結、整理、研究和傳承可老中醫學術經驗、診療技術爲核心,形成有助於提高中醫藥防治急危重症和疑難病的行之有效診療方案和學術理論,促進中醫藥學術流派的發展和中醫藥防病治病水平的提高。同時,通過師承教育的方式,培養一批批傳承有方、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優秀純中醫臨牀型人才。

李可老中醫是百年來難得的中醫奇才,是中國中醫界的國寶。然而他卻在2013年2月7日中午1:00仙逝,享年84歲。中國中醫界,又少了一位敢於荷擔岐黃之學,膽識超羣,把理論與實踐高度結合,臨牀療效顯著的中醫大家。實在太可惜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