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週日紅星電視臺播出的紀錄片《從T-50到蘇-57》第二集中(第一集:俄媒公開蘇57研發全過程:部分換裝“產品30”發動機),主持人展示了蘇-57“產品30”尾噴管的內部細節,並用麒麟臂搖動尾噴管,直觀地向觀衆展示了該尾噴管的活動偏轉範圍,除了上下各15度的縱向偏轉外,該尾噴管還能進行橫向各5度的偏轉,首次確認蘇-57生產型將採用全向矢量尾噴管。

  俄媒公開“產品30”生產測試現場,展示矢量發動機噴口細節

  

  從視頻中可以看出,“產品30”的矢量尾噴管仍沿用AL-31FP和“產品117”的經典關節式設計,其收斂-擴散軸對稱尾噴管以套管形式安裝在發動機殼體末端的軸承支座上,做整體矢量偏轉。

  與傳統設計的俯仰平衡梁(PYBBN)式軸對稱全向矢量尾噴管相比:關節套管式尾噴管雖然增重較大,但具有結構簡單、尾噴管易於維護,壽命較長的優點

  此外其尾噴管還能在偏轉中始終保持圓型截面,不會像PYBBN那樣在超音速飛行出現推力損失。

  但關節套管式尾噴管的缺點是受限於關節軸承只能做上下偏轉,不具備全向矢量偏轉能力。因此蘇-30MKI、蘇-35以及蘇-57的T-50原型機爲了實現有限的全向矢量控制,都把尾噴管關節軸承水平軸線向內旋轉32度,使左右兩個噴管在偏轉時呈V形運動,兩個尾噴管在對稱偏轉可提供俯仰控制,差動偏轉時可提供滾轉和些許偏航控制。

  當T-50LL原型機在2017年底首次安裝一臺“產品30”發動機開始試飛時,人們從外形推測認爲該發動機尾噴管仍然和“產品117”一樣只能上下偏轉,但紅星最新紀錄片表明這是一種全新矢量尾噴,土星公司對其關節軸承進行了改進,具有了小幅度橫向偏轉能力

  無獨有偶,在剛結束的珠海航展上,中國航發也展示了一種類似思路的套筒式全向矢量尾噴管,該噴管具有類似PYBBN的全向大角度偏轉能力,尾噴管套筒完全摒棄了關節設計,通過多個動作筒進行浮動偏轉,在設計上更爲先進。

  雖然蘇-57“產品30”發動機的新尾噴管在全向偏轉上並不“正宗”,對蘇-57戰鬥機生產型來說卻是一大進步,至少不用採取尷尬的V形相交的尾噴管佈置了。

  根據俄媒的報道,產品-30單臺推力可達18噸,雙發可以提供36噸的推力,高於F-22兩臺F-119的32噸。相比蘇-27系列和我國殲-10、殲-11搭載的AL-31F發動機了將近50%的推力。

  目前產品-30還處於研發中,具體服役的時間也未定。此前俄政府已經確認了簽署首批12架蘇-57戰機的合同,最早將在2019年開始交付,而首批蘇-57依舊會採用117系列發動機。

  相關閱讀

  解析蘇-57新發動機“產品30”,真的是款好發動機

  來源:軍武報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