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配圖

要說中國近代被列強侵略的屈辱史,就不得不提清朝末年那些戰五渣的八旗子弟們。自1894年甲午戰爭期間,當時的清政府發現原來舊式八旗兵和綠營軍戰鬥力已經慘不忍睹,或者說這兩類軍種已經完全不可救藥,八旗軍早已不復當年的英勇,編練新軍迫在眉睫。

網絡配圖

1894年年底,清政府任命前廣西按察使胡燏棻在天津新農鎮組建新軍10營共計4750人,其中包括步兵3000人,馬隊250人,炮隊1000人,工程隊500人名爲“定武軍”。

網絡配圖

然而就當胡燏棻要大展拳腳爲清廷訓練一支新軍時,清政府卻將之調任津盧鐵路督辦,改由袁世凱接辦。清政府之所以改用袁世凱,是因爲是他當年幫朝鮮國王練過兵,雖然只有500人,訓練內容也只是簡單的隊列訓練,卻留下了通曉軍事的美名。袁世凱上任後將原兵額招至7300多人,把“定武軍”改名爲“新建陸軍”,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小站練兵”。

網絡配圖

袁世凱(1859年—1916年),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領袖。字慰亭(又作慰廷),號容庵、洗心亭主人,漢族,河南項城人,故人稱“袁項城”。

網絡配圖

1896年,直隸提督聶士成挑選30營馬步軍,按照德國軍制訓練,改編爲“武毅軍”。戊戌變法運動期間,袁世凱的新建陸軍與董福祥的“甘軍”、聶士成的“武毅軍”,一同隸屬於直隸總督榮祿之下,並稱北洋三軍。

網絡配圖

這一日,袁世凱擺下酒席,請這幫新入伍的弟兄飲酒。袁世凱說道:“諸位,袁某今日高興的很,今日乃是舊雨新知,英雄際會,我袁某與各位相識,也是三生有幸。這小站自今日起,就是你們一展身手之地。

網絡配圖

在座諸位,都俱忠臣孝子之人,爲我大清、爲我太后而出一份力。袁某人不自量力,諸位願與袁某幹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否?”

網絡配圖

在座衆人齊呼:“願隨大帥出生入死,願隨大帥建功立業!”話音剛落,同時站起來三個人,他們分別是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三個人齊呼:屬下誓死追隨大帥,願爲大帥赴湯蹈火!包括袁世凱在內,都沒想到就是這此小站練軍,使得他們所有人的命運,自此會發生如此翻天覆地的改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