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價值800萬元的碗!福清哥買下這個碗只花了.....

在利橋街“協力工藝品店”

記者看到了一個難得一見的窯變瓷碗

而且是宋代鈞窯的

令記者大開眼界

這隻窯變瓷碗口徑12 公分,高5.5 公分,通體開片,底座粘着燒窯時墊在底部的胎座。瓷碗呈黑色,但在燈光下、陽光照射下,卻折射出攝人心魄的形色美、韻味美,甚至折射出如同鑽石發出的耀眼藍光,如同流星劃過靜謐的夜空,在寂靜的“星空”正進行着激變,猶如星光閃耀。該瓷碗不僅形體簡素大方,而且具有深邃感、立體感和神祕感,這種獨一無二的“星空美”“鑽石美”“藍光美”,讓記者愛不釋手。我們驚歎古代的工匠,居然能把泥巴“窯變”成如此絢燦的“稀世之寶”。

窯變瓷碗的主人、店長劉章生先生是福清收藏協會會員。劉先生告訴記者,這隻碗是多年前在福清本土購買的。當年,東張窯盞品相極好的,一個才賣15 元。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龍山古董店櫃檯上擺着這隻碗,店主說是“東張窯”,要價200 元。當時,劉先生通身才180 元,他出價180元,對方說少一分錢也不賣。過了一段時間,劉先生偶然間又從這經過,看見那還在,便掏出200 元買下了。“我當年不知道有窯變的瓷碗,也不知道它的價值。我買下,是因爲我覺得這碗很特別,與衆不同。”劉先生說。

買下後,劉先生一直以爲是“東張窯”的,便放置在家裏。幾年後,被開古董店的朋友借去擺設。一天,這位朋友打來電話稱,有一位廈門來的業內專家出價5 萬元,問他賣不賣。劉先生想,專家敢出5 萬元,可見這碗有來歷,確實“與衆不同”。劉先生想,自己不缺錢,更重要的是,通常來說買東西的人都是把價格壓的最低,人家出價5萬元,其價值絕對不止這個數,於是他回答說:“不賣!”朋友又打來電話說,對方想加價,劉先生答覆:“多少錢都不賣!”陰差陽錯,這隻碗就這樣被劉先生緊緊地“拽”在手裏。

不過劉先生想,既然業內人能出高價,說明這隻碗肯定有來歷。但這隻碗究竟是什麼窯燒的,又是什麼瓷器,他始終弄不明白。2016年,劉先生把這隻碗帶到廈門,讓“法藝之門”的專家鑑定。鑑定結果是,這隻碗是鈞窯瓷器,是宋代河南玉州窯燒製的窯變瓷碗,其價值最保守估價在800 萬元以上。專家告訴劉先生,窯變瓷碗寥若晨星,現存中,只有日本國家博物館裏收藏的一件,爲無價之寶,其價值無論怎樣估價都不過分。

2017 年與今年,劉先生帶着碗兩次參加在廈門舉辦的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並在櫃檯上展示。劉先生說,近年來,有廈門、武夷山的專家前來觀賞、鑑定,專家說,這隻碗能在民間保存到今天,主要還是歸功於碗底的胎座,可能因爲出窯時碗體與胎座粘在一起,不能進貢朝廷,出窯師傅便把它留了下來,流傳到了民間。

劉先生做古董行業已經30 多年了,當然知道鈞窯的價值。收藏界流傳“家有萬貫財產,不如鈞窯一片”,指的就是中國五大名窯之一的鈞窯。但是,同樣是鈞窯瓷器,窯變的不僅少見,而且價值更高。因爲在古代燒製中,一萬個瓷器中也難燒出一個窯變,而且據說當時認爲窯變爲“不吉祥物”,出一個、敲掉一個,能流傳到今天的更屬稀少。

劉先生告訴記者,窯變美不是靠“化妝”的,其釉面奇特的斑紋,不是靠任何的繪飾,而是釉料在高溫下產生的自然結晶,因而具有無比神祕的藝術美。而且,在所有窯變瓷器中,其釉色沒有一個是相同的。

福清民間收藏家陳修俊在仔細看了這隻碗後說,就真的而言,它的價值在1000 萬元以上。劉先生說:“如果價格適中,我會轉讓給收藏家收藏。”

來源:福清僑鄉報

福清網編輯部整理出品,歡迎轉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